惠女水库
时间:2019-05-13 20:58 浏览量:

1.3万惠女汗水,凝聚成“惠女水库”

 

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

这是惠安女带给我们靓丽的记忆,

就像舒婷说的

“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

徐徐落在海面上”。

 

 

然而,美丽只是外表,

勤劳、坚韧才是惠女的底色。

而集中反映“惠女精神”的

当属修建惠女水库。

半个世纪以前,

她们凭借“锄头、畚箕加地瓜干”,

谱写了“万女锁蛟龙”的壮丽诗篇。

 

惠女水库

集雨面积105.8平方公里、总库容1.23亿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目前是泉州第二大水库。

 

“三天没雨闹旱灾,一场大雨水成灾。”这是解放前惠安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当时全县50.7万亩耕地中,有水利灌溉设施的仅占7%,其余都是靠天浇田,只能栽种薯类等旱作物,是闻名的“地瓜县”。众多惠安男人外出为生计奔波。

 

1958年,福建省委决定在惠安、南安邻界的晋北山区修建一座大型水库,以解决周边县区干旱问题。短短两个多月,惠安首批征集的民工便达到1.5万人,其中,惠女1.3万人。她们当中年纪大的五六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由于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动工,在技术、资金、器材极端不足的情况下,民众自带工具和干粮,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图为惠女们用独轮车为坝基运送土方

 

时年18岁的净峰镇女孩杨亚赏,辞去生产队出纳员职位,与一批惠安女青年一同加入到水库建设者行列。在工地上,杨亚赏用一部独轮车为坝基运土,每天在2里的路上来回奔波,最多的一次曾日行120余公里。“这趟路都快到福州了,普通人空手也要走上好几天。”

 

这只是1.3万名惠女的一个缩影。

 

在当时,有数百名惠女在暴雨中毅然跳入水中,在洪流中排筑成7道人墙;有女标兵许配脚上开刀三次,却仍坚持不下火线;有女民工刘盛珍苦学打石,带领姐妹一炮炸开石头640方,节省594个工作日……在惠女水库纪念馆的光荣榜上,一等功臣4人、二等功臣219人、三等功臣714人,大部分是女性。

 

图为惠女们为大坝坝体碾压夯实

 

为了表彰惠安妇女建设水库的功绩,1959年水库更名为“惠女水库”。

 

图为惠女水库部分建设标兵合影

 

1963年,《福建日报》社论《惠女颂》首次提出“惠女精神”这一概念。50多年过去了,坚韧、勤劳、质朴、无私的“惠女精神”既传承着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又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中保持着旺盛生命力。

 

来源丨福建纪检监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