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 刘氏民居里的张瑞图题匾
来源 :惠安县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9-11-15 11:27 浏览量:

惠安刘氏民居全景(蔡学农/摄)
惠安刘氏民居又名刘望海故居,位于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路,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坐西北朝东南,由四列三进五开间的建筑群组成,前有围墙,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明代典型的“驷马拖车”式民居建筑,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民居建造者为刘会,号望海,惠安县螺城镇北门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初任浙江萧山县令,累官至七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按察使。其直系后裔至今居住在刘氏民居里。在刘氏民居第二列建筑会客厅横梁上,悬挂一方“古直”木匾。宽2.4米,高75厘米,厚4厘米。中刻“古直”二字,右侧落款“张瑞图□”及印章,左侧落款“拙介居士□”。此为明末著名书法家张瑞图题书,弥足珍贵。

刘氏民居第二列建筑横梁上的“古直”牌匾
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晋江青阳人。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皇帝登基后,因其名列魏忠贤“逆案”而落职回乡。晚年隐居青阳,留下了大量书法及诗歌作品,著有《白毫菴集》。《明史》将其载入“阉党传”。
关于这方“古直”牌匾的来历,刘望海后裔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当年刘望海与著名书法家张瑞图同朝为官。五十大寿时,张瑞图前来拜寿,送上书法作品“万古之直”作为贺礼,赞刘望海为人正直。因当时的习俗,刘望海只收下“古直”两字,退回另外二字,作为回礼。另一种说法是当年这座刘氏民居建成后,乔迁安家之际,同乡同朝为官的书法家张瑞图挥毫题词“万古之直”庆祝,刘望海令石匠临摹,收“古直”两字刻匾留念。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故事可能偏离真相越来越远。

“古直”牌匾两侧的落款“拙介居士□”和“张瑞图”
牌匾的落款是重要的考证资料。牌匾右侧落款“张瑞图□”,左侧落款“拙介居士□”。拙介居士的身份成为解开匾额来源的关键。
拙介居士是刘会第三子刘赓。嘉庆惠安县志记载:“刘赓,字良甫。自号拙介。参政会子。”现保存在泉港区刘氏裔族处的刘赓墓志铭《太学生拙介刘公暨配孺人惠敏林氏墓志铭》刻着“拙介,公之自号也。”可见,拙介是刘赓自取的号。墓志铭记载,刘赓生于万历二年(1574)七月,卒于天启元年(1621)四月,享年48岁。张瑞图生于隆庆四年(1570)二月,比刘赓大四岁。地方史料和墓志铭中并未找到两人之间的交往记载,但能找到张瑞图与刘赓之子往来记录。

泉港刘赓墓志铭及拓片现场
刘赓墓志铭中记载,刘赓生子五人:华、藿、芳、苹、庄。“华善诗,古文词多奇,字与余相勉以文章之事。藿濯濯有文,泣与余善太史张无画先生,故有《拙介先生传》。华之乞张先生也,先生饬村蔌□之,曰:‘君名士,君名士,乃□□杰。’为铭。”无画是张瑞图的字,张瑞图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能求到他写的墓志铭非常荣耀,因此刘赓的儿子写信给他,并去找他,希望张瑞图能为父亲写铭文。从墓志铭里的内容看,张瑞图满足了他们。
刘赓儿子刘华前去拜访张瑞图的事情不止记载在墓志铭上,也记录在张瑞图诗文集《白毫庵集》里。《白毫庵集》中收录一篇《赠刘生》,文中写道:“呼童走问客何处?为言客从锦田来,刘姓华名字不注。颠衣倒屣出逢迎……家贫市远供给疏,瓜薤笋蕨杂薯蓣。君翻淹留爱我真,相别柴门日色暮。”刘华前去拜访张瑞图,两人都爱好诗文,相谈甚欢,张瑞图请他吃了一顿农家菜肴,聊到夜幕降临才依依惜别。这与刘赓墓志铭里的记载“华之乞张先生也,先生饬村蔌□之。”不谋而合。

刘氏民居前庭

张瑞图《白毫庵集》中未提及刘赓,从地方资料和现已磨损严重的刘赓墓志铭中也找不到“古直”二字,无法断定“古直”牌匾的来源。但很明显,这方匾额并非张瑞图赠送给刘望海的寿礼或庆祝刘望海乔迁的贺礼。也许,“古直”二字是张瑞图应刘华之请为其亡父题的字?真相仍待后人探寻。这方匾额与这座四百多年的古老宅院一起,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荣耀辉煌,也深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刘氏民居里的夏荷
[附]张瑞图《赠刘生》:

野性畏人已成痼,泄柳先生我所慕。秋来不薙蓬径深,客至从题凡鸟去。早闻剥啄声颇佳,呼童走问客何处?为言客从锦田来,刘姓华名字不注。颠衣倒屣出逢迎,缓带披襟果成趣。探怀示我百篇诗,风骚荡激难枝语。破胆不管鬼神愁,探颔宁怕骊龙怒。使我久焚笔研人,不觉猎心动毫素。家贫市远供给疏,瓜薤笋蕨杂薯蓣。君翻淹留爱我真,相别柴门日色暮。是日观者颇疑猜,今何欸曲昔何倨?君不见,杜甫言,文章有神交有道,世人那得知其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