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1.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
2023年,惠安县体育产业规模稳步扩张,总产出和增加值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态势。2023年,全县体育产业总产出突破100亿元,为10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实现增加值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体育服务业[2]实现总产出15.77亿元、增加值10.4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4%和7.1%;体育制造业实现总产出84.03亿元、增加值22.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3%和23.7%;体育建筑业实现总产出5.82亿元、增加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635.0%和630.3%。
表1.2022-2023年惠安县体育产业出产出和增加值
单位:亿元、%
| 指标 | 2023年 | 2022年 | 2023年增长 | 
| 体育产业总产出 | 105.61 | 83.05 | 27.2 | 
| 体育产业增加值 | 34.78 | 28.22 | 23.3 | 
2.体育制造业比重上升
惠安县体育产业呈现“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的发展结构。2023年,全县体育制造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29.9%,下降4.5个百分点;体育建筑业增加值占比呈现大幅提升,提高4.3个百分点,为5.2%。从体育服务业各业态来看,各行业占比均有所下滑,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增加值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由15.8%下降3.3个百分点至12.5%;其余行业降幅相对较小,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二)分行业发展情况
1.场地设施建设增幅居首
从体育产业各行业发展情况看,2023年全县体育产业11个行业大类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等10个大类行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受基数较小等因素影响,总产出和增加值呈现“三位数”大幅增长;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等3个行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行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下降2.6%和2.5%;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等行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均实现增长。
表2.2023年惠安县体育产业分行业总产出、增加值及其增速
单位:亿元、%
| 业态 | 总产出 | 增加值 | ||
| 体量 | 比上年 增长 | 体量 | 比上年 增长 | |
| 1.体育管理活动 | 0.29 | 2.5 | 0.18 | 5.1 | 
| 2.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 0.19 | 19.6 | 0.12 | 21.5 | 
| 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 1.67 | 24.9 | 1.04 | 23.0 | 
| 4.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 | 0.82 | 10.0 | 0.56 | 8.4 | 
| 5.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 | 0.54 | 9.0 | 0.31 | 11.0 | 
| 6.体育教育与培训 | 2.78 | 12.4 | 2.06 | 11.7 | 
| 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 | 0.51 | 22.9 | 0.34 | 21.5 | 
| 8.其他体育服务 | 2.61 | 16.2 | 1.48 | 18.3 | 
| 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 | 6.35 | -2.6 | 4.34 | -2.5 | 
| 1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 | 84.03 | 24.3 | 22.57 | 23.7 | 
| 1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 5.82 | 635.0 | 1.80 | 630.3 | 
2.体育制造业表现突出
从体育产业三大行业看,体育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拉动成效良好。2023年,全县体育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拉动全县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15.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5.8%;体育建筑业拉动全县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3.6%;体育服务业拉动全县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0.5%。
表3.2023年惠安县体育产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及拉动产业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个百分点
| 业态 | 增加值 | 比上年增长 | 拉动产业增长 | 
| 体育产业 | 34.78 | 23.3 | — | 
| 一、体育服务业 | 10.42 | 7.1 | 2.5 | 
| 1.体育管理活动 | 0.18 | 5.1 | 0.0 | 
| 2.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 0.12 | 21.5 | 0.1 | 
| 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 1.04 | 23.0 | 0.7 | 
| 4.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 | 0.56 | 8.4 | 0.2 | 
| 5.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 | 0.31 | 11.0 | 0.1 | 
| 6.体育教育与培训 | 2.06 | 11.7 | 0.8 | 
| 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 | 0.34 | 21.5 | 0.2 | 
| 8.其他体育服务 | 1.48 | 18.3 | 0.8 | 
| 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 | 4.34 | -2.5 | -0.4 | 
| 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 | 22.57 | 23.7 | 15.3 | 
| 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 1.80 | 630.3 | 5.5 | 
注:若出现总量与分量合计尾数不等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未做机械调整。下同。
二、产业单位分布情况
(一)法人单位占据主体地位
2023年,全县体育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远高于个体工商户数量。截至2023年底,惠安县拥有体育产业单位1516家,占泉州市体育产业单位数比重为9.8%。其中,体育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1382家、占全县体育产业单位的91.2%,个体工商户134家、占比8.8%。体育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中,“四上”法人单位[3]29家,其中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法人单位18家,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超六成;体育服务业法人单位10家,分布在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3家),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2家),其他体育服务(2家),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1家),体育教育与培训(1家),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1家)等行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单位1家。
表4.2023年末惠安县体育产业单位数量情况
单位:家、%
| 单位类型 | 单位数 | 惠安县单位数占泉州市比重 | |
| 泉州市 | 惠安县 | ||
| 合计 | 15421 | 1516 | 9.8 | 
| 1.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 | 13361 | 1382 | 10.3 | 
| 2.个体工商户 | 2060 | 134 | 6.5 | 
(二)服务业单位占比超半数
分行业看,全县体育产业单位中半数以上为体育服务业单位。截至2023年底,全县拥有体育服务业单位843家,占全县体育产业单位总数的55.6%,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单位608家,占体育产业单位总数的40.1%,为体育服务业单位最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制造业单位668家,占比44.1%;体育建筑业数量较少,仅为5家,占比为0.3%。
表5.2023年末惠安县不同行业体育产业单位分布情况
单位:家、%
| 业态 | 单位数 | 结构 | 
| 体育产业 | 1516 | 100.0 | 
| 一、体育服务业 | 843 | 55.6 | 
| 1.体育管理活动 | 21 | 1.4 | 
| 2.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 15 | 1.0 | 
| 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 146 | 9.6 | 
| 4.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 | 14 | 0.9 | 
| 5.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 | 6 | 0.4 | 
| 6.体育教育与培训 | 19 | 1.3 | 
| 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 | 4 | 0.3 | 
| 8.其他体育服务 | 10 | 0.7 | 
| 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 | 608 | 40.1 | 
| 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 | 668 | 44.1 | 
| 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 5 | 0.3 | 
从组织形式看,体育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行业,两个行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数均超500家,分别为659家和580家,占全县体育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数量的比重分别为47.7%和42.0%,合计占比近九成。体育产业个体工商户主要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为主,单位数为85家,占全县体育产业个体工商户单位数的比重为63.4%。
表6.2023年末惠安县不同组织形式体育产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家、%


 闽政通APP
						闽政通APP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