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创建教育强县,并率先进入教育现代化的行列,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根据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特制定惠安县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自 2011 年实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来,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经济建设逐渐进入新常态的同时,社会事业发展也步入了新格局。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型工业化、教育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对教育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严峻的压力,特别是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创新不对称、教育服务不先进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得“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综合效益和社会评价还不够理想;另一方面,随着各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教育摆在民生之前,并得到优先发展, 地方政府投向教育基础设施的力度逐渐加大,为教育现代化创造了各项前提条件,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办学条件、优质服务
环境经过高水平的整合梳理,正在为教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之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十三五”期间是我们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具有先导、引领的功能,教育必须先行。同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人民群众对教育给予了新的期望。期望惠安教育率先发展,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结合人才集聚高地,争创先发优势,追赶领先地位;期望惠安教育优质发展,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更加合理的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期望惠安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努力实现区域教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期望惠安教育增强贡献力,加大教育改革和知识创新的力度,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更强的服务功能,为建成海峡西岸工贸港口生态旅游中等城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智力和人才支撑。
当前,福建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惠安也正处于推动泉
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时期实现新跨越,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面对新常态,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下一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定位支点,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发展方针和政策,特别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努力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要,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惠安县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一、教育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在惠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化解教育供求矛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发展指标提前完成或接近“十二五”目标任务。
1.教育发展成效突出
2015 年底,全县共有县进修学校 1 所;幼儿园 93 所(其中教育部门办 15 所,集体办 5 所,民办 73 所);小学 135 所(其中实验小学 7 所,中心小学 12 所,村完小 116 所);初中校 29所(其中初级中学 23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6 所);普通高中 8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中等职业学校 3 所。
全县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在校生数都保持在高位水平。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从 2011 年的 91.07%提高到2015 年的 96.12%;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从 2011 年的 99.35%提高到 2015 年的 99.6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2011 年的 96.31% 提高到 2015 年的 96.34%。
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在 99.99%水平,适龄儿童的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分别巩固在 99.99%和 100%; 6-15 周岁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巩固在 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巩固在 93.50% 以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成。
全县共有在校生共 119231 人,其中,幼儿园 29043 人,小学生 53013 人,初中生 21572 人,高中 11182 人;特殊教育 145人,中等职业学校 4276 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9472 人,占学生总数的 12.70%,96%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6-14 周岁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 98.42%。
全县各学校教职工共 8091 人,其中高中 1048 人,中等职业学校 401 人,初中 2404 人,小学 3084 人,特教学校 35 人,幼儿园 1929 人。中小学教师通过“专升本”和新聘教师的本科学历比重提升,明显改善了教师的学历水平,一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获得了“双师型”资格和能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从37.35%提高到 38.65%;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从 26.63% 提高到 37.81%;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从 75.47%提高到80.19%;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从 1.29%提高到1.73%。
2.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全县上下积极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总时间从 2011 年的 487608 天增加到 2015 年的 545080 天。通过实施各项强师名师工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全县有全国模范教师 1 人,特级教师 9 人,福建省优秀教师 38人,福建省名师 2 人,泉州市优秀教师 133 人,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 4 人,福建省名校长 1 人,福建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养对象 11 人,福建省优秀校长 5 人,市级优秀校长 5 人,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 14 人。
“十二五”期间,共新增 124 所学校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100%。2014 年 12 月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2014 年底,接受教育“两项督导” 省级评估验收,被评为优秀等级,荣获“福建省 2014 年教育工作先进县”,2015 年 5 月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核查。2016 年 1 月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核查。各级各类学校已从追求数量、规模为特征的外延发展阶段, 跨入基础教育发展高位运行、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内涵发展阶段。1 所职业学校被评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城区公办幼儿园数从原来的 2 所增加到 3 所;省、市优质幼儿园数增加到 3所;新增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数 11 个,新增镇(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数 11 个。
3. 教育保障不断增强
“十二五” 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投入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财政单列安排教育经费预算,实现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2011 — 2015 年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分别为28.43%、28.04%、24.77%、22.02%、33.67%。2011-2015 年公共
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分别为 67994 万元、76086 万元、78541 万元、86078 万元、115058 万元,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法定投入。2011—2015 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逐年提高:2011 年预算投入 55735.04 万元(其中教育专项 8948 万元);2012 年预算投入 62960.97 万元(其中教育专项 9300 万元);2013 年预算投入 67907.64 万元(其中教育专项 11096 万元);2014 年预算投入 74191.33 万元(其中教育专项 11804 万元);2015 年预算投入 82093.69 万元(其中教育专项 18696 万元)。
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用于学校运动场所改造,使100%的中心小学运动场所拥有塑胶跑道;94.12%的初中校实现运动场所硬化,94.12%完成塑胶跑道铺设;学校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加大中小学工程项目的建设,2011-2015 年投入中小学建设工程46 个项目,投资 25661.7 万元;投入幼儿园建设工程 10 个项目,
投资 6330.05 万元。投入 3000 万为学校更新计算机、配备多媒
体教室设备,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投入 1200 万为学校配置或更新教学仪器设备。
4. 学校布局有效调整
近年来共撤并 7 所初中校、70 所农村完小;增设县城高级中学初中部,办好完中校;2015 年复办惠安一中初中部;在城乡结合部新办城南二小、城南三小、惠东实小、溪南实小 4 所县直实验小学。针对城区用地紧张的现状,调整征用原县公路稽征所闲置用地 3 亩,划拨用于扩建第三实小。通过布局调整,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教育资源不足的紧张状况。
二、“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的不足
惠安县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得益于全社会重教兴学、尊重人才的良好传统,得益于积极建设教育强县的不懈追求。但在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教育布局和教育发展机制还有待改善,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投
入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教育布局总体布局不均衡,校际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区小学学位拥挤的问题突出; 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小学阶段整体生师比为 17.19,超过福建省平均师生比 15.25;四是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初中教师超编、小学教师缺编问题仍较突出,优秀骨干教师、教学领军人物数量还太少,一些乡村学校的专职专业教师不能实现学科全覆盖,国家规定的部分课程没有专职专业教师;五是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惠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既面临重要的机遇,同时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 经济社会的环境提供了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力度加大,泉州作为福建东部, 在全省发展大局中“领头羊”的地位更加突出。惠安作为环泉州湾优先发展区域,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特别是随着泉惠工业区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建筑、石雕、旅游等品牌效应和特色优势日益显现。泉州北翼新城中等城市框架和规模逐步形成,我县将迎来经济社会跨越腾飞的重要时期,必将吸引一大批具有科技含金量、产业联动强、增值提效广的项目落户,极大加快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这要求惠安县教育应适应经济转型、城镇提升、人口聚集等要求,积极进行机制创新、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资源和配套支撑。
2.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从 2016 年开始,福建省纳入全国高考统一命题的范围,新高考模式、新招生录取模式叠加出台,不仅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而且促进了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还有福建省中考统一命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的规定,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具体办法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区域教育布局、学校功能组织、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和课业指导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和新的改革要求,但同时也对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3. “互联网+”教学方式或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互联网+”将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教育资源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重新配置和整合。“互联网+”也对重构学习、重构学校、重构区域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惠安县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整合和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放大优质课堂、先进教育方式、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各种模式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县域教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1. 全面“二孩”政策将对城区学校扩容提出更大的挑战。“十二五”期末,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这将带来人口出生率的上升,“十三五”期末就要增加更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学位;另一方面,新生育政策将刺激年轻夫妇为寻求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而更多地集中在城区,城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较农村更大,而且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包括户籍管制放松的制度性迁移和人口政策控制放松的生育性迁移,都会激发城镇地区对教育资源的新需求,尤其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这将对城区小学扩容提出更大的挑战。
2. 区域格局变化与厦漳泉同城化趋势使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由厦漳泉同城化步伐加快,厦漳泉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教育品质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尤其是优质教师和优质生源的“虹吸效应”将更加突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大量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向区域中心城市转移,使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出现“空转现象”,规模和效益一旦上不去,质量和水平就有可能下滑。惠安靠近泉州中心城区,距离厦门不远,厦漳泉同城化的教育发展势头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必须加快县域教育发展的步伐,占据竞争的有利高地,才能在区域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周边教育的崛起对惠安教育的发展提出挑战。“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区的教育持续发展,出现了加快教育品质提升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的发展势头。2015 年,周边一些县区纷纷启动新一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提升工作,不仅财政性教育投入巨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扩建与新建速度快,形成了一批窗口式的优质校园,而且对教师、校长的培训培养力度大、频率高、成效突出,促成了一批“星级教师”、教学名师、名校长的成长, 构建了一系列“教师工作室”“校长工作室”等高端活动平台,也会对本地教育产生“虹吸效应”。
总之,惠安县“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突出严峻,需要在“十三五”时期下大力气化解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在教育新常态、新格局、新潮流中发展壮大。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民满意为宗旨,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坚持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强县和人力资源强县,推动惠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二、工作方针
推进惠安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要贯彻“率先发展、统筹协调、高位均衡、推动创新、追求卓越、落到实处” 的工作方针。
——率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市同类县(市、区)领先地位。
——统筹协调。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个学科的健康发展,从而破解各类教育难题,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高位均衡。坚持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开设义务教育课程,支持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发展,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让教育走向高位均衡, 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优质需求。
——推动创新。顺应教育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向要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增强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和各种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追求卓越。坚持瞄准省内先进水平,加强内涵发展,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标准化和特色化并重,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教师,以一流的师资支撑一流的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队伍人才多样化的需要,适应县域各项事业发展对于各个层面教育发展的需要。
——落到实处。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同时, 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着力推进一批又带动作用和引领出成效的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强化基础支撑,构建承载平台,切实拓展优势,消除薄弱环节。
三、总体目标
1. 更高层次的普及:到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毛入园率达 98%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全县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达 75%;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率达 99%;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 96.5%;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学习型社会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4 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 60%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 更加科学的布局:根据新的城乡总体规划,及时调整学校布局。将教育布局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建设中,根据新的城乡总体规划和建设,及时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工作。高中布局调整到位。根据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好全县初中、城区小学、幼儿园布局, 控制好班生容量,进一步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
3. 更高水平的质量: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大幅提升。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展的要求。
4. 更有品质的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县教科研力量,加快形成课堂教学的惠安特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区域教育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的区域开放特色进一步凸显。
5. 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通过持续的改革开放,基本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并通过持续的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现代学校制度日益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从而与当前社会的改革趋向及其创新势头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趋向相一致。
专栏 1:惠安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
单位 |
2020 年 |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万人 % |
5.1 98 |
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 巩固率 |
万人 % |
9 99 |
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 毛入学率 |
万人 % |
1.9 96.5 |
职业教育 |
||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普职比 |
万人1:1 |
0.6 5.5:4.5 |
专栏 2:惠安县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指标项目 |
2020 年 |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万人) |
12.53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
25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4 |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一、学前教育健康跨越发展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努力调整学前教育的布局和结构,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的入园机会,实现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加强农村和新建小区的幼儿园建设。根据人口增长需求统筹规划和扩充学前教育资源,落实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幼儿园的有关政策。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和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着力发展乡镇第二中心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的健康发展。在办好公办幼儿园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举办学前教育,构建更加完善的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鼓励多渠道投入、支持多体制办园的学前教育体系。对城乡办园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公益性普及。促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跨越发展。严格执行学前教育人员配备标准以及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建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通过扩大培养规模、转岗培训等方法,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防止“小学化” 倾向。重视发展 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到 2020 年,镇中心幼儿园在编公办教师每班达 2 人,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达 80%。保障学前教育的安全发展。严格幼儿园准入审批,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确保幼儿园达到办园许可标准。实施民办、集体办登记评定制度,推行民办幼儿园分级管理,提高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加强“自办园”规范管理,基本解决无证办园问题。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把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指导。
二、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提高
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高标准、高质量地办好每一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到 2020 年,城镇区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城镇区域的中心小学、完全小学的办学条件,并参照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在重建或扩建时给予适当超前设计、超前配置,有条件的少数学校可以按窗口学校的建设标准给予倾斜。同时,对于 100 人以下的农村完小进行调整改造,使保留或恢复的学校达到办学标准条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设备设施,加强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稳步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强义务教育的“小片区”管理,并通过“委托管理”和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机制,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建立全县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城镇区域有条件的学校可率先实施小学 30 人和初中 40 人以内的小班教学制;配齐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技能掌握;同时,要重视师生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写好毛笔字,说好普通话,多读课外书。此外,还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配合和互动,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稳步推进城区小学的扩容工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城区小学的学位日益紧张,城区小学的扩容迫在眉睫。根据新城区和工业区建设的需要,以及老城区小学学位供需的突出矛盾,统筹规划和扩充小学办学规模;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与人口增长情况,加强小区配套学校与农村学校建设。要通过土地置换、周边拆迁、结构性扩容(增加容积率、建设地下辅助设施)等手段扩大城区中心地段的学校办学空间, 解决素质教育场所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通过城区外围选址搬迁和新建优质学校等措施,扩大学位供应,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位问题。
三、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做优普通高中教育。引导普通高中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学校管理,努力提升办学品位。以高考招生体制改革为契机, 探索普通高中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途径、学习管理与综合评价办法,促进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形成特色,创出品牌。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中对外合作交流,支持有条件学校引入国际课程,与国外知名高中缔结姐妹学校,实施师生对换计划。至 2020 年,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达到省二级达标校(含二级)以上标准,努力把惠安一中建成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十三五”期间,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加大高中课程改革力度,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成效,鼓励普通高中持续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提高教学效益。关注学生差异和优势潜能,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在课程
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建立学分制、选择试点学校建立学习账号和学分制制度,建立健全学生选课走班制,改变传统的办学格局,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创设特色课程等方面进行有效实验,促进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特色的发展。加强音乐、体育、外语、人文、科技、经济等特色学校的建设,开发高质量课程教材,配足配齐专用教室、仪器设备,制订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适当增加以职业教育为教学内容的选修课,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适度融合。尝试采取多种方式,为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学习的机会。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发展现代产业县有重大意义,必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到 2020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 4.5:5.5 左右,重点办好 1 所“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项目校(B 类),做强 1 个国家示范专业和 1 个省级品牌专业,更好地适应惠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一,加强政府投入,培育职教优势。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整合办学资源,建立健全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实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重点建设建筑、雕艺、食品、鞋服、石化、电商等一批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实现职业学校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第二,加快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训装备建设,达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推进校企共建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校企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群)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产品开发机构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到 2020 年,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达到 100%。第三,构建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出台《惠安县关于加快扶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制度创新,强化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加强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努力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重用实用型人才的社会风尚。
五、重视特殊教育工作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顺利成长、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要把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根据《关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惠政办[2015]15 号)要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他们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特殊教育的教师待遇。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尽快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发展机会。
六、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要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职后教育、广播电视的开放教育、企业的培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要继续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特别要支持各级学校的教师每年按照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和县内外培训。要建立多渠道的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积极发展社会培训,促进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第五部分 主要工程
围绕“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惠安县要针对当前的主要矛盾和未来发展方向,确立发展重点,完善机制,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最终实现教育强县的发展目标。
一、教育强县工程
加强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特教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的达标工作,并在达标中消除薄弱点和薄弱环节,并按照教育督导的要求逐项整改,对照先进区域的教育强县做法逐步提升优质成份,争创区域性基础教育的优质亮点。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6-14 岁三类(智力、听力、视力)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 98.5% 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完成中职教育年度招生任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规模不少于 6 个教学班,普通高中(完中)办学规模原则上不超过 3000 人,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各校高中会考合格率都能达到 95%以上。城乡学前教育布点和容量满足幼儿入园需要,幼儿园办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 360 人,大班额现象消除。以示范幼儿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展面向 0-3 岁婴幼儿家长的早教咨询指导服务工作。扩大优质校数量或覆盖面.“十三五”期间,应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强烈需求这个关键趋向,大力兴办优质教育, 让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抓紧改造薄弱校, 有效提升中级校,扩大优质校数量和覆盖面。特别要在城镇范围筛选部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从内涵和外延双管齐下,迅速建设成优质窗口校。
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应该着重抓好教师的补充调剂和培育工作。主要有:教师补充调剂工程。完善教师补充调剂工程。“十三五”期间根据学生变化情况和教师队伍自然减员情况,按照省核定的编制要求,构建灵活的教师补充调剂机制:一是继续加大招聘力度, 有计划地补充招聘小学新教师;二是对于工作量不足的初中教师,试点“县管校聘”,建立动态调控的机制,通过校方申报和教师填报志愿的双向选择方式,调剂部分初中教师在短期内支持小学教学,缓解初中、小学教师配置不均;三是采取聘请编外合同制教师、返聘退休教师等措施,以解决目前超编缺源问题。
专栏 3:“十三五”期间需补充调剂的教师预测数 单位:人
年份 学段 |
2016 年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学前 |
50 |
150 |
120 |
130 |
70 |
小学 |
160 |
150 |
250 |
260 |
430 |
初中 |
10 |
10 |
10 |
15 |
15 |
高中 |
10 |
10 |
10 |
15 |
15 |
中职 |
20 |
20 |
20 |
25 |
25 |
专栏 4:2015-2016 年度惠安县小学各年级在校学生数
年级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人数 |
10652 |
9817 |
8949 |
8475 |
7687 |
7433 |
专栏 5:2015-2016 年度惠安县中学各年级在校学生数
年级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人数 |
7026 |
7126 |
7420 |
4126 |
3844 |
3212 |
专栏 6:2010-2014 年度人口出生数
年度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人数 |
9171 |
8730 |
11121 |
12022 |
16112 |
教师专业成长攀登工程。继续实施学历提升工程,至 2020 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 70%、75% 和 90%,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 5%以上。将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面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培训向乡村教师倾斜。在采取集中面授、“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开展每 5 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的攀登计划体系。
专栏 7:教师专业成长的攀登计划体系
乡 村 教 师提升计划 |
建立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制度;形成每 5 年一周期的校(园)长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包含省、市级培训);针对农村特级教师少、学科带头人少的现象,采取轮岗交流、志愿服务等方式,鼓励城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到农村任教,给予适当补助。在各类培训名额的分 配和职称评聘中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教师能力。 |
青 年 教 师提升计划 |
新入职教师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缩短入职适应期。在此基础上, “十三五”期间,计划培养 100 名教龄在 5 年以内的优秀青年教师、100 名教龄在 5-10 年以内的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100 名教龄在 10-15 年 以内的青年教学能手,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
名 师 培 养计划 |
着力打造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继续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名师成长;重点培养名师 50 名,名校长 30 名,引进和培养一批省内名校长名教师;深入实施特级教师送教下乡工程,大力开展各类教育论坛和教育赛课活动,扩大名教师的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到 2020 年,力争泉州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等总人数翻一番,培养 5-8 名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 |
教 研 组 长 培养计划 |
组织培训 150 名教研组长,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校本教 研的有效实施。 |
职 业 学 校专 业 带 头人 培 养 计 划 |
重点培养 3-5 名的省级专业带头人 |
3. 职业教育“双师型”建设工程。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的能力。到 2020 年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达到 80%,其中国家、省级示范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技能等级达到技师水平。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建立稳定的企业培训进修渠道。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4. 师德建设工程。师德是构筑师魂的重要元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支撑,因此,把师德建设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突
出位置。要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创新师德建设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努力探索和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教师乐于从教,善于从教, 终身从教。建立和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健全师德监督和考核机制,将师德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并加大奖惩力度,表彰先进、树立楷模,营造遵章守纪、敬业奉献、静心教书、潜心育人、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风尚。
三、教育资源扩容调整工程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促进学校布点建设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根据我县 2016-2020 年分年人口出生数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加,城镇规划建设和综合性园区开发中,优先考虑各类教育发展布局,保证教育足够发展空间;全县新规划综合性园区、建筑面积 50 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小学、幼儿园布点应作为规划审批前置条件之一。到 2020,在紫山片区规划建设惠安一中高中部,占地 200 亩,办学规模为 60 个教学班 3000 人左右,预计投入 3 亿元。规划建设一所 42 班公办小学,建筑面积 20000 M2,约需投资 7000 万元;在大岭头隧道周边规划建设一所 24 班公办小学,建筑面积 10000M2,约需投资 4000 万元;
在黄塘片区规划建设一所公办小学---惠西实验小学,规模 42班,建筑面积 20000 M2,约需投资 7000 万元;薄弱校改造项目8 个、建筑面积 16200 M2,需投资约 3240 万元;扩容工程项目15 个、建筑面积 47689 M2,需投资约 9538 万元,经过扩容,以学校为单位,8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校园面积达到省定标准。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区域,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继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优先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住宿需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专栏 8:惠安县 2016-2020 年中小学建设发展项目规划表
年度 |
项目学校情况 |
项目情况 |
规划资金投入(万元) |
|||||||
项目数 |
在校生 数(人) |
班级数 ( 个) |
现有校舍面积(㎡) |
规划建设面积(㎡) |
拟新增加学额(个) |
合计 |
拟申请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 |
县级资金 |
其他资金 |
|
合计 |
47 |
19163 |
538 |
165198 |
184500 |
7156 |
42900 |
10917 |
31983 |
|
2016 |
15 |
8310 |
178 |
58492 |
77600 |
2256 |
18520 |
2533 |
15987 |
|
2017 |
8 |
2392 |
98 |
24245 |
44000 |
2900 |
11800 |
2533 |
9267 |
|
2018 |
8 |
2824 |
83 |
27835 |
20600 |
500 |
4120 |
2533 |
1587 |
|
2019 |
8 |
2735 |
88 |
28201 |
23000 |
1000 |
4600 |
1659 |
2941 |
|
2020 |
8 |
2902 |
9 1 |
26425 |
19300 |
500 |
3860 |
1659 |
2201 |
四、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
积极贯彻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采取财政分级投入原则,以政府主导县级财政投入为主,乡镇为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力争到 2020 在各乡镇建设第二所公办幼儿园;在紫山片区规划建设一所 12 班公办幼儿园, 建筑面积 5000 M2,约需投资 3000 万元。在黄塘片区规划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惠西实验幼儿园,规模 12 班,建筑面积 5000 M2,约需投资 3000 万元,以满足周边商住区适龄儿童入学需要。拟新增加学位额 6000 个,公办性质幼儿园课提供的入园率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 60%。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2020 年增加一所省级示范园,2 所市级示范园。
2016-2020 年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发展项目规划表
编制单位:教育局
年度 |
项目学校情况 |
项目情况 |
规划资金投入(万元) |
||||||||
项目数 |
在校生数 (人 |
班级数 )(个) |
现有校舍面积 (㎡) |
规划建设面积(㎡ |
拟新增加学额 ) (个) |
合计 |
拟申 请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 |
市级资金 |
县级资金 |
其他资金 |
|
总合计 |
13 所 |
8730 |
159 |
21652 |
68237.28 |
7338.08 |
2214 |
1816.31 |
1318.77 |
719 |
|
2016 年合计 |
5 所 |
1890 |
60 |
7464 |
17971.58 |
4358.08 |
1723 |
1516.31 |
1118.77 |
709 |
|
2017 年合计 |
3 所 |
1320 |
33 |
2000 |
19099 |
1480 |
491 |
300 |
200 |
10 |
|
2018 年合计 |
2 所 |
720 |
24 |
10000 |
12666.7 |
1500 |
|||||
2019 年合计 |
2 所 |
1020 |
30 |
2188 |
18500 |
||||||
2020 年合计 |
1 所 |
360 |
12 |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完善政府委托民办幼儿园承担教育任务制度,按照一定标准,遴选一批民办幼儿园开展镇政府购买服务试点。
五、教育民生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全面完成校园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对历史原因形成的校园消防设施设备欠缺完成达标整改;实施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安全工程,提高学校的综合防灾能力,使全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防震设防标准,火灾、洪灾、风灾等相关防护综合灾害安全标准, 建设让家长放心的学校。建设校安工程 21 个、建筑面积 63180 M2,约需投资 12636万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所有的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颁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仪器配备达到省颁二类标准,其中有 80以上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颁标准的规划建议要求,教学仪器配备达省颁一类标准,实行计算机管理;中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正常使用。以学校为单位,有 8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的田径、球类等体育运动场地、设施达到省颁标准; 85以上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及器材达到省颁标准。
扩大生均生活服务用房,以学校为单位,70 以上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生均生活服务用房建筑面积:初中学生宿舍生均 5 平方
米,学生食堂生均 1.5 平方米;小学学生宿舍生均 4 平方米,学生食堂生均 1.72 平方米;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符合卫生规范,投资 600 万元对寄宿制学校进行热水澡堂建设。
六、心理健康达标提质工程
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应的器材,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消除学校心理健康机构不足、设施简陋、功效不够的问题,使其具备心理咨询、心理发泄、心理调适、心理危机干预的完整功能。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个学校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强化心理咨询上岗人员的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并纳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参与培训的教师必须服务所在学校,担任所在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实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培训班,举办一次心理健康公开课观摩研讨,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学校与医院以及有关家长的互动关系,确保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都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痊愈,学校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七、素质拓展提升工程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探索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素质拓展提升工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活动。挖掘本地“惠女文化”等乡土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惠安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强化体育和美育教育。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到2020 年全县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0,探索建立具有惠安县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与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机制,全面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美育水平。构建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规划建设一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加以落实。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对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促进学校开齐开好实验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育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示范带动全县中小学校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切实把劳动技术课列入教学计划,开齐上好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扶持以能力培训为核心的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拓展适合中小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基地,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八、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思结合,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的推广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尝试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方式,创设生态型、民主性、信息流、互联网+的课堂模式,推动高效课堂,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目标。完善教研机制。做优做强教师进修学校,提升教研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推动优质教研资源共享;以教研、科研为抓手,以研促训, 推动县本研训深入开展;各校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创新学校教研内容和方式,创新校本培训办法,因地制宜加强教师校内培训,推进教师自主学习提高。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校长的教学管理责任考评,引导校长真正把精力用于抓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完善班级教学管理。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联系制度,落实班级质量管理责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一次科任教师联席会,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教学信息,分析教学质量,商定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家庭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提升班级教学质量。创新高中办学模式。开展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试验,鼓励城乡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区位、不同生源和师资条件的高中按照多样化目标各自创新办学定位,克服“千校一面”的不良办学倾向。在若干高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探讨建立部分高中和大学、企业及境外合作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从而提升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的绩效。
九、职业教育提升工程
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办学规模达到规定要求。政府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目标。政府对中职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以上高级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给予政策支持。优化专业设置。围绕建筑、雕刻、石化等产业,建设一批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扩大一批骨干专业群。建成 1 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全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生规模达到5000 人以上。优化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制度化,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学生技能竞赛制度完善;毕业生都能取得“双证书”,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 96%以上。职业院校校园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专业覆盖率 100.建设学生工作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学生创新工作坊,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
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领域全面应用。积极创造条件陈,逐步扩大电子化学习、移动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比重,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 开展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远程选课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并提高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制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让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专用教室设备管理规范、完好率高;使用机制完善,每周用于教学的时间不少于 20 学时。
第六部分 保障条件
基于上述的目标任务、重点推进领域和改革创新的需要,惠安县“十三五”期间的教育发展必须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县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组织上加强领导,行动上强化统筹兼顾,成效上分步到位,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收到良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1. 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的一系列精神,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切实加强对“十三五”教育规划的研究、领会、把握,并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有序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
2.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各项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纠正各种危害群众利益并且损害教育部门声誉的不正之风,从而保证“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有序稳健落实推进。
3. 完善考核监督机制。要营造上下一心,强化共识,密切协作,严抓实干的全社会办大教育的环境,对“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督促检查,县内有关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到位、组织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并按照考核要求给予及时的引导、督促、批评乃至法纪处理,从而促进全县上下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氛围、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
二、落实经费投入,强化条件保障
1. 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全县按每年不少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 %,下达教师培训经费,各中小学校不少于学校年度生均公用经费总额10 %的比例提取校本培训经费,并实行培训经费公告制度, 确保专款专用。逐步提高各位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到 2020 年,县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省委、省政府核定的标准, 并确保“三个增长”。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标准,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幼儿园保教经费核拨标准,确保学前教育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付标准不低于 200 元,同时确保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按照动态发展要求适时调整增加,为惠安县教育的稳步持续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2.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生自主政策,扩大学前教育资助范围,提高义务教育“四免一补”水平,设立高中阶段县政府励志奖学金。提高资助工作的服务和监管水平。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建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明确办学责任,强化机制保障
1. 健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注重发挥乡镇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高中教育则建立完善县级统筹规划建设、学校自主发展的管理体制;学前教育阶段则要完善县镇共建,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2. 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挂钩学校制度,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有关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要求,组织分工协作实施;乡镇要相应提出支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县级“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纲领性目标任务,制定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确保分析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 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机制,落实学校综治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权。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与教育,健全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安全知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抓好“平安校园”等级创建及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2016 年底前全县安全标准化建设应达标学校全部达标,2017 年底前全省 95以上的学校达到“平安校园”等级标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运用法治方式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能力,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强化法治保障
1. 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推进管办评分离,更多地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使学校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从推动部分条件具备的学校,制定《学校章程》,强化学校治理,凝聚党委监督领导、校长负责、教代会民主管理、家委会协助办学等负面的力量,
推动学校组织的现代化治理。同时,坚持依法治教,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各类学校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创建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和依法治教示范乡镇。
2. 优化督政、督学和教育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完善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推行挂牌督导全覆盖、常态化。加快建设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及公告制度,及时公开各类教育办学信息,强化社会评价与监督。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制度,将教育督导结果作为资源配置、干部任免、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3.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课堂教学质量、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各个学段的教学反馈系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附录
附录 1:基于标准生师比和班级学生数分析惠安县各小学基本现状
惠安县各小学基本现状 |
||||||
区域 |
学校数 |
生师比 |
参考生师比 |
学生差额 |
区域校均容量 |
学校缺口数 |
惠安县 |
136 |
16.53 |
15.25 |
7486 |
352 |
17.6 |
崇武镇 |
10 |
20.06 |
1164 |
367 |
3.2 |
|
东岭镇 |
14 |
17.52 |
560 |
266 |
2.1 |
|
东桥镇 |
13 |
18.07 |
507 |
210 |
2.4 |
|
黄塘镇 |
12 |
15.99 |
138 |
238 |
0.6 |
|
净峰镇 |
10 |
18.14 |
525 |
278 |
1.9 |
|
螺城镇 |
6 |
22.02 |
3288 |
1233 |
2.7 |
|
螺阳镇 |
13 |
15.96 |
254 |
423 |
0.6 |
|
山霞镇 |
9 |
24.00 |
1376 |
267 |
5.2 |
|
涂寨镇 |
21 |
17.41 |
527 |
178 |
3 |
|
辋川镇 |
13 |
13.13 |
-429 |
235 |
-1.8 |
|
小乍镇 |
5 |
17.01 |
186 |
321 |
0.6 |
|
紫山镇 |
10 |
10.79 |
-610 |
208 |
-2.9 |
|
1、学生差额=实际学生数-基于现有教师数参照标准生师比对应的学生数; 2、区域校均容量为该区域基于教师数、参考生师比测算的学生容量。 |
附录 2:惠安 2016-2021 学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规模预估
惠安 2016-2021 学年度幼儿园规模预估
学年 |
托儿班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2016-2017 |
- |
10941 |
8971 |
9405 |
2017-2018 |
- |
14985 |
10941 |
8971 |
2018-2019 |
- |
15507 |
14985 |
10941 |
2019-2020 |
- |
17113 |
15507 |
14985 |
2020-2021 |
- |
18719 |
17113 |
15507 |
惠安 2016-2021 学年度小学规模预估
学年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2016-2017 |
10324 |
10652 |
9817 |
8949 |
8475 |
7687 |
2017-2018 |
9217 |
10324 |
10652 |
9817 |
8949 |
8475 |
2018-2019 |
8792 |
9217 |
10324 |
10652 |
9817 |
8949 |
2019-2020 |
10723 |
8792 |
9217 |
10324 |
10652 |
9817 |
2020-2021 |
14836 |
10723 |
8792 |
9217 |
10324 |
10652 |
惠安 2016-2021 学年度初中规模预估
学年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2016-2017 |
7285 |
7026 |
7126 |
2017-2018 |
7534 |
7285 |
7026 |
2018-2019 |
8306 |
7534 |
7285 |
2019-2020 |
8860 |
8306 |
7534 |
2020-2021 |
9719 |
8860 |
8306 |
惠安 2017-2021 学年度高中规模预估
学年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2017 学年 |
4452 |
4126 |
3844 |
2018 学年 |
4275 |
4452 |
4126 |
2019 学年 |
4215 |
4275 |
4452 |
2020 学年 |
4371 |
4215 |
4275 |
2021 学年 |
4520 |
4371 |
4215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