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惠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1-12-18 15:42 浏览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111217在惠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惠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洪于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12月换届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县政协的帮助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惠安实际,抢抓机遇,奋力发展,顺利完成县十五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2011年(含台商投资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9.8亿元、财政总收入36.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工业总产值955亿元、外贸出口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3%18.5%23.3%24.1%19.3%13.6%,连续17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连续11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县城、科技示范县、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园林县城、食品安全示范县、绿化模范县、海域管理示范县、中国建筑之乡及省级优秀旅游县、文化先进县、卫生县城等称号,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六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 

  五年来,我们紧抓产业优化升级,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出台鼓励技术创新、争创名牌、改制上市等政策措施,扶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五大传统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中化、修船厂、迪司腾太阳能模组等项目加快建设,石油化工、船舶修造、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起步发展。城南、惠南、惠东、泉惠石化园区、绿谷基地开发加快推进,开发面积达21.7平方公里。项目逐渐做大,规模以上企业672家,亿元企业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69.4%提高到89.6%。质量和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上市企业3家,创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3枚、省著名商标58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农业特色基地265个,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服务业规模层次持续提高,旅游总收入突破28亿元、年均增长15%,引进新华都、中闽百汇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实施项目带动,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6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9.1亿元,年均增长36.2%。投入交通建设46.4亿元,公路总里程1304公里,道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9公里、高于全省1.3公里的平均水平;泉三高速南惠支线、城西大道等建成通车;高铁惠安站获铁道部初设批复,连接线及站前广场、湄南铁路斗尾支线开工投建;中化4个码头、崇武闽台贸易码头改扩建等相继开工建设,集公路、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初步形成。全县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建成122万伏和311万伏输变电站,形成稳定的供水供电网络。加固海堤1532.3公里,完成惠女水库等19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投入1.07亿元分6期高水平整治黄塘溪13.8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五年来,我们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主动对接泉州环湾城市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县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东南花园、君悦华庭、福花园等旧城改造项目12个,新建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拓展城南城市新区,县城建成区达21.7平方公里。黄塘、崇武小城镇建设加快,创新聚龙小镇投资建设机制,成为省内小市镇的亮点。“一心四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49.3%。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公交、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乡一体化,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24.8%,县城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5%,日处理城乡垃圾450吨,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95.7%。投入2.5亿元建设110个新农村示范村,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致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教育经费28.47亿元,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9000多名技能型人才,“双高普九”和“两项督导”通过省政府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乡文体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性文体活动扎实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得到加强,连续举办了2届雕刻艺术节、2届雕刻大赛,获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名,授予雕艺世家23家,“惠安女服饰”、“惠安石雕”、“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广电大厦、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投入使用。“五五”普法顺利完成。被评为全省第二批“平安县”。 

  五年来,我们持续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50129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6668元增加到10898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486元增加到23839元,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25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6%以内。累计投入12.4亿元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覆盖率达2.6%。全县募集慈善资金3.4亿元,用于抗震救灾、医疗救助、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经过五年的努力,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后顾之忧逐步解决。 

  即将过去的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及宏观调控银根趋紧等困难和压力,我们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持续推进“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建设战役,142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10.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8%。金太阳示范电厂、小风电场等一批项目投产或即将投产。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5%。城市建设战役,80个项目完成投资26.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9%。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124个项目完成投资26.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民生工程战役,49个项目完成投资5.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4% 

  (二)鼓励扶持产业发展。完善或出台鼓励企业上市、自主创新及扶持建筑业、现代物流业、大型商贸流通业发展等政策措施。财政投入4413万元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拓展市场、壮大规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03.6亿元、比增32.2%。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40亿元,回乡缴纳所得税1.7亿元。上市后备企业18家。实施技改项目67个,完成投资14.6亿元。成立归真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达利“可比克”获中国驰名商标,“惠安石雕”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启动县城总规修编,完成西沙湾至青山湾区域概念性规划等3个规划编制,黄塘镇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城南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完成征地1148亩、拆迁面积2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及安置房动工建设。研究出台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指导意见、工业厂房征收工作指导意见,完成新一轮土地基准地价修编。启动“四大片区”城市改造,需征地1.2万亩、拆迁房屋面积180万平方米,成建制抽调1100名干部深入一线做好安征迁工作,已完成房屋测量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县城至紫山4公里、乌桥至梅山3公里路灯工程及2.2万平方米城南休闲公园建设,启动企塘岭1.8万平方米绿地改造。制定制止和打击“两违”工作实施意见,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拆除违法建设348宗、4.43万平方米。 

  (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创新招商机制,成立县招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依托产业和载体策划招商项目,开展针对性招商,共引进项目55个、总投资928.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6个、总投资813.9亿元。拓展优化招商载体,城南工业园区完成东拓控规编制,2条主干道即将动工,“零地”招商有新突破;惠东工业园区完成二期市政主干道工程、污水处理站建设;泉惠石化园区市政管网、园区道路、绿化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园区企业入驻条件,签约项目10个,年底前可投建项目6个。 

  (五)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千方百计破解融资、用地、用工难题。采用BT方式融资6.7亿元启动高铁连接线等4个项目建设;争取上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0万元扶持省级小城镇建设。优化和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获批建设用地4097亩,清理盘活闲置用地1620亩、厂房3.2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12060人,培训劳动力5644人,转移就业4187人。城南、惠东工业园区建设企业员工公寓292套,有效改善企业用工环境。 

  (六)着力夯实“三农”基础。突出水利建设,15个项目投入2.3亿元,完成龙潭、尾田、美峰水库除险加固,整治苏塘溪、大西溪、破溪共7.73公里,铺设乡镇饮用水管道71.8公里、解决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兑现支农惠农补贴1718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24万亩、总产量8.97万吨。鼓励农业规模化生产,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312亩,开展土地整理4574亩。造林绿化10161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07%。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并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七)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组织申报省市级节能、循环经济项目11个,完成投资5.86亿元。重点流域、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8个项目完成投资5394万元,投入4038万元落实崇武至秀涂海岸带(惠安段)资源环境保护10项整治任务。加大环保监察力度,责令125家企业停产整顿。创建6个国家级生态镇和80个市级生态村。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八)抓好民生事业建设。新、改、扩建7所幼儿园;校安工程42个拆除重建项目全部开工;中高考取得好成绩,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75%提高到80.8%。投入8430万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及中医院迁建、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全县人口出生率11.55‰,政策符合率96.4%,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投入2610万元建设文体基础设施。新农合参合率100%,补偿率35%;启动实施新农保,参保率91.9%,投入7200多万元实行保险补贴,发放基础养老金1784万元;发放低保、医疗救助、临时补助资金3584万元;建设农村低保、残疾人安居房80套;投入600万元稳定物价,建设9个副食品平价销售区、10个直供点;1040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扎实开展“平安惠安”建设,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整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预备役、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全面执行人大决定决议;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件和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100%。高度重视与台商投资区的沟通,主动承担台商投资区委托代为行使的222项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社会管理职能,配合做好上报审批、土地办证等事宜,全力支持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完成第五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提速率达81.6%;下放46项县级行政审批事权到镇。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实施效能问责11人次。加大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这五年是群众收入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监督、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加快惠安建设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惠部队官兵,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企业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来惠务工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凝心聚力。始终坚持县委的正确领导,充分调动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抓发展,落实决策不动摇,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汇聚强大动力。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创新突破必须依靠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大胆探索,不断理清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干事创业必须保持持续运作。始终坚持发展的既定目标、基本思路一以贯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届为一届添后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干事创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时候都必须秉持为民理念。始终坚持带着责任和感情为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在攻坚克难、推进发展中,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五年来,正是百万惠安人民的期盼、支持和包容,成为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国内经济社会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必须看到,我县横跨湄洲湾、泉州湾两大新增长区域,是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功能区,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必须看到,在泉州乃至省内外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中,我们面临着更大挑战,更大压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刻不容缓。必须看到,虽然30多年来惠安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我们的优势和潜力正在凸显,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少,经济总量不大;传统产业小而散,产业链短;工业园区规模偏小,功能配套不完善,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港口、岸线和旅游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两违”现象屡禁不止,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改善;资源要素制约日益显现,企业用工、融资等难题仍然存在,土地利用空间、水资源管理、人才资源、环境容量等制约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失海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有待拓展;创新社会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安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政府廉政勤政建设还需加强,等等。我们还应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对我县影响可能加深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变能力。我们深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不辜负上级和全县人民寄予的厚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县党代会部署,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泉州建设大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为动力,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重要物流中转中心、泉州北翼新城中心区、海西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教育文化强县,努力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中等城市。在确保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到2016年(不含台商投资区,下同)地区生产总值超56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4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75亿元。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做强雕艺、建筑产业。几百年积淀的雕艺和建筑业集中体现惠安人的创造精神,也是藏富于民的特色产业。要在创新中做强雕艺产业,建设雕艺产业园区,形成囊括人才培养、文化创意、研发生产、产品展示、营销推广的产业链条,建成集石、木、玉等雕刻产品专业市场和全国雕艺品集散地,形成产值超160亿元的产业集群。要推动建筑业升级,拓展建筑装饰业,做长产业链条,结合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建筑业总部经济区,重振建筑业雄风,到2016年实现施工产值440亿元以上。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基地、促集聚”的思路,加快建设泉惠石化产业基地、斗尾海工装备基地、绿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南惠东轻工机械基地。引导食品饮料、鞋服箱包等传统产业向新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到2016年,食品饮料业产值超130亿元、鞋服箱包业产值超280亿元、石油化工业产值超520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超150亿元,轻重工业比例达到40:60,形成轻重并举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要融入“海峡旅游”,突出雕艺、滨海、民俗品牌,加大资源整合和项目招商力度,建设崇武古城至青山湾滨海休闲旅游带、洛阳江至黄塘溪生态旅游休闲带;物流业要突出发展流量经济,加快规划建设斗尾等几个综合物流园区,形成若干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3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土地流转、建设特色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着力发展种养业、高效生态农业和远洋捕捞,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好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10个农业特色基地,培育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二)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带动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一县一城、一心四区”格局,全面融入泉州环湾城市同城化进程,建成北翼新城中心区。优化提升县城功能。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按照城市带动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城市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县城区和城北、城南新区等区域,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拓展城西新区,建设集产业总部、文化创意、酒店、商业、金融服务、高尚居住、教育医疗为一体的新城区,将其打造成为惠安乃至泉州产业高端、研发创意总部基地。通过拉大城市框架,发展县域经济,抢占泉州环湾城市建设新高地。5年后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2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0%以上。加快发展特色集镇。利用山海和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崇武、山霞、黄塘、紫山规划改造,建设旅游文化名镇。统筹东岭、净峰、小等集镇,规划建设商贸重镇,更好地服务斗尾重化经济区。结合惠东、城南、泉惠石化园区开发,加快东桥、涂寨、辋川等集镇改造,建成工业强镇。建设优美田园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特色农业、雕艺创作加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安居乐业。持之以恒地开展主要溪流、海岸线整治和造林绿化,保护好青山绿水、金沙银滩。优化乡村布局,建设一批展现田园风光的示范村。 

  (三)加大港口开发力度,形成大开放发展格局。完善疏港通道体系。建设湄南铁路斗尾支线、泉州湾跨海通道三期惠安段、县城至惠东快速通道等,形成“两横两纵”铁路网、环状高速公路网、“一环三横四纵”公路网,构建对接泉州都市圈及湄洲湾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码头设施建设。建成中化码头、小散杂货码头、港丰公用码头,启动黄干岛码头、国际油品中转中心、泉惠石化园区公用码头建设,力争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超3000万吨。建设临港产业服务平台。启动斗尾、崇武港后区规划建设,筹建石油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建成电子口岸信息平台、斗尾口岸联检服务中心,打造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环境。 

  (四)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升现代城市内涵。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化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惠女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贯穿到社会发展各个层面,使之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促进惠女民俗、雕艺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将雕艺、建筑、惠女民俗等特色文化项目有机链接起来,以享誉中外的雕艺等特色文化带动旅游业,让旅游业促进特色文化品牌发展,建设酒店及旅游休闲、会议会展等服务配套,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人和客商到惠安来。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精品创作,培养文化人才。建设县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科技馆,实现镇村文化站所全覆盖目标,形成县镇村文化网络。 

  (五)创新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建设“平安惠安”。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系,扎实开展“六五”普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民生质量。建设省级教育强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充分就业,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限价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养老服务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注重从制度上构建普惠民生的长效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和转变提升,推进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创新社会管理,致力改善民生,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7%,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农业总产值持平;工业总产值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业投资增长30%;外商实际到资(报表口径)完成市下达任务;出口商品总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节能降耗目标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强化分级管理,加大资金、资源和要素保障力度,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全力保障战役实施。科学合理安排实施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安排项目147个,年度计划投资153.99亿元,竣工投产50个、开工建设48个;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年度计划投资237.4亿元,工业项目建成投产37个、新开工39个、续建18个,实施技改项目42个;城市建设战役,安排项目68个,年度计划投资70.88亿元;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安排项目93个,年度计划投资19.45亿元;民生工程战役,安排项目35个,年度计划投资4.09亿元。强化“三维”项目对接。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加大招商统筹力度,创新招商平台,力争新引进项目50个、当年履约投建30个以上。借助“618”、“98”等重大招商平台,争取在引进央企、民企500强方面有新的突破。尽快策划一批项目,引导惠籍企业家“回归创业”。拓展完善项目载体。实施工业园区“优二配三”、“退二进三”,优化环境和服务配套。有效清理并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继续做好“零地”招商工作。惠东工业园区要加快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城南工业园区要加快东拓及园区配套提升。泉惠石化园区要抓紧完成控规和功能分区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中化绿化隔离带等5个项目建设,启动中化中下游配套产业区一期回填、集中供热、公用管廊、区间道路等4个项目建设,加快公用码头、石油化工交易市场、外走马埭海堤提级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绿谷产业基地要加大对台湾光电、精密机械等产业龙头项目的招商,推进钜闽鞋机等9个项目投建。 

  (二)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加快转变提升,推进工业提速增效。抓龙头铸链条。发挥中化、泉州船厂、达利、惠泉、闽南建筑、匹克、美克、达派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中化炼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完成投资80亿元,推进100万吨乙烯、70万吨芳烃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上中下游产业链项目策划和招商。启动昌德胶业PU项目、东峻石化等10个化工项目建设。推进泉州船厂修船项目全面投产,争取造船项目招商取得突破,力促日上钢结构、拖轮公司等项目落地。抓好燕京惠泉北厂扩建10万吨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亿元以上。抓上市创品牌。落实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加大对归真堂、内外矿业、中绿农业综合开发、共荣石业等一批上市后备企业服务力度,力争实现境内外上市企业2-3家,新设立中标集团、华邦树脂、雀氏实业、闽南建筑等4家股份有限公司。发挥“石雕之都”和“建筑之乡”的品牌效应,策划和办好高规格、高水平的雕艺产品博览会,建设雕刻大师工作室;落实扶持建筑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完成建筑业发展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促进资本与总部双回归,确保实现施工产值250亿元、回乡缴纳所得税1.8亿元以上。加强品牌创建工作,新创1枚中国驰名商标、10枚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抓人才促创新。出台引进各类人才鼓励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专业人才。组织企业家到高校培训,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全面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三年行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抓好绿谷孵化基地“育成中心”建设,培育2-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增强环境友好和安全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抓服务促发展。落实扶持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增强接单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重点扶持60家年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拓展市场。继续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出台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惠设点开业,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落实金融、财税帮扶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壮大,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成长。做好劳务引进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工人“本地化”。建设员工公寓300套,改善用工环境,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三)加速城市拓展改造。按照建设泉州环湾城市北翼新城中心区要求,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更新拓展。推进城南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建设中央水体、大型商场、商业步行街,建设8个安置区26.7万平方米安置房、7条市政道路。集中力量抓紧“四大片区”征迁,确保5月底前完成任务。下半年启动“四大片区”安置房建设,力促部分项目开工。做好崇武山霞片区开发前期工作及招商。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黄塘镇要严格执行省里批准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加快中绿食品、溪头湖休闲广场等一批产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崇武镇要启动后海港后区前期工作,抓紧西华片区北侧安置房、达联海景商住小区等镇区改造项目建设;结合石雕产业提升,策划生成一批项目,争取招商和落地有实质性进展。其他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启动城南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17.7公里供水管道。完成沿海大通道西沙湾至台商投资区等路段路灯照明工程。实施科山公园环境提升工程,做好城西大道三期、城南新区城市道路绿化,改善城市景观。抓好城乡规划和管理。抓紧城市总规扩规修编,加快中心城镇区域规划调整修编。加强农村建房引导,切实加大“两违”整治力度。认真落实省政府要求,完成全县217个村村庄规划编制,抓好1个城市试点社区和2个农村试点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实施1条过境公路绿化和整治,建设1条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四)提速发展第三产业。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1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0.6亿元。商贸流通业方面。落实扶持措施,积极引进1-2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入驻,建好9平价商场、10个“菜篮子”工程直供销售点、10家社区便利店,方便群众生活。旅游业方面。做好县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争取崇武古城开发与保护项目有实质性突破,崇武山霞区域引进2-3家星级酒店,力争明年底动工建设。加快泉州海洋城、达利世纪酒店、聚龙欢乐水岸等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物流业方面。依托道口优势,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仓储物流。完成6585亩黄塘物流园区、6000亩斗尾综合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加快匹克物流、四海物流、港丰石化仓储物流等项目落地。筹建交通物流大厦。总部经济方面。出台引进总部经济鼓励政策。把握城西片区开发建设机遇,做好总部区规划、策划、招商工作,下半年启动景观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电力大厦、台商总部会馆、达利集团总部、中标集团总部大厦等项目建设。 

  (五)优化改善城乡环境。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确保完成年度整治任务。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改力度。推荐城南工业园区申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严把能效和资源消耗准入关,淘汰“五小、三无”企业。强化减排目标责任。深入开展重点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加强石材、造纸、食品、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和监管。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加快惠西、崇武山霞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发电厂废弃物处理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县城区、工业园区铺设液化天燃气管网,推广清洁能源;加快雨污分流管网等建设,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强化环境资源保护整治。扎实开展“开山洗砂挖土”和“青山挂白”等专项整治,推动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和开发利用。抓好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实施崇武至秀涂海岸带(惠安段)资源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加快莲坑溪、谢厝溪等溪流整治,保护好黄塘溪、惠女水库、菱溪陈田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实施“四绿”工程,植树造林1.1万亩,建设1个“绿色乡镇”、8个“绿色村庄”。创建6个省级生态镇、100个市级生态村。 

  (六)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三农”基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兑现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和集中经营。全面落实种粮、农机、渔船燃油等惠农补贴,实施水稻种植、渔船渔工等政策性保险。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实施造福工程,抓好3-5个“三旧”改造试点村,新建2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重视扶贫开发,继续扶持老区村建设。抓好村委会换届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好2555亩土地整理。严禁耕地抛荒撂荒,提高复种指数,稳定播种面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世纪之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用活用好政策措施,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力争引进台湾农业项目3个以上。引导渔民通过小额贷款或股份合作,建造2-3艘大马力大吨位钢质渔船。加强水利建设。做好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计划投入8800万元实施冬春修水利建设,全面完成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黄塘溪和蔗潭溪河道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抓好洛阳水闸、海堤除险加固及农村饮用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16个水利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3.34亿元。 

  (七)努力提高民生质量。加强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强化科技创新,实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学校管理,持续提高教育质量,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好基础;创建37所标准化学校,启动182个校安加固工程,新、改、扩建5所幼儿园,加快开成、职专、技术学校实训大楼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村级全覆盖;加快县中医院迁建,完成德诚医院建设,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完善城乡医疗资源布局。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建设县博物馆、图书馆,建成辋川、净峰综合文化站,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挖掘惠女、惠雕文化内涵,抓好文化精品创作。确保新广电大厦、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基本完成全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办好1235项为民实事。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稳定食品价格。继续落实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按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抓好2所乡镇敬老院、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积极发展慈善、社会福利、残疾人、少数民族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抓好城乡20个社区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路线图”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深入推进“平安惠安”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型政府 

  当前,惠安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我们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尽职尽责,建设务实、高效的责任政府。 

  要牢记宗旨,强化民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突破。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拼会赢的创业精神,坚持发展不懈怠,坚持创新不动摇,牢牢抓住事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全局发展。 

  要雷厉风行,做到立说立行。对议定的事、看准的事,立说立行、一抓到底,确保县委的部署落实到位。强化责任和服务意识,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该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法办,决不得过且过、推诿扯皮。坚持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 

  要依法行政,提升执政水平。坚决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复议,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全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要从严治政,真正取信于民。严格行政问责、效能监察和绩效管理,加大治庸治懒治浮治散力度,对“出工不出力”、工作和项目推进不力的,要坚决问责。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监督,切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以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惠安已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未来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奋勇向前,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惠安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惠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   201112月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