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8101-0300-2021-00069
    • 备注/文号:惠政文〔2021〕63号
    • 发布机构:惠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7-04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时间:2021-07-06 08:41
      

     

    惠政202163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惠安县人民政府

                               202174

    (此件主动公开)


     

     

     

    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23日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  奋力建设“五个惠安”,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 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第二章  紧扣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二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三章  坚持升格局、一体化、聚能级,构建城市功能承载体系

    第一节 优化县域发展格局

    第二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节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第四章  坚持重实体、育新兴、强链条,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第一节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第二节 提档升级优势产业

    第三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节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第五章  坚持抓创新、激活力、聚资源,构建创新开放合作体系

    第一节 构筑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

    第二节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第三节 建成国内大循环的重点节点

    第四节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五节 全面深化对台各领域融合

    第六节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六章  坚持多层次、均等化、优质化,构筑民生保障体系

    第一节 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增收

    第二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节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第四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持续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

    第七章  坚持守边界、全域化、绿色化,构筑生态环境涵养体系

    第一节 深化国土空间治理

    第二节 深化生态改革创新

    第三节 推进绿色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

    第四节 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

    第八章  坚持兴文化、促和谐、保平安,构筑社会文明治理体系

    第一节 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节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第三节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第四节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安

    第九章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节 完善重大项目系统

    完善考评监督体系

     

     

    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惠安县委关于制定惠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第一章 奋力建设“五个惠安”,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县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重大实践和优良作风,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城乡建设、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1.经济总量迈入千亿县行列。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87.77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6.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62亿元位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国中小城市百强35位、县域经济百强县第36全省县域经济十强6位,并分别入选全国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百强、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百强、中小城市科技创新百强、科技创新百强,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福建省森林县城。

    2.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传统强链、重化补链、高新建链统筹推进,规上工业产值超1900亿元,产业链发展水平和韧劲持续提升。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建筑雕艺集约化整合提升被确定为省级建筑业产业化试点,石雕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休闲食品饮料产业、校园服饰装备产业持续打响品牌荣获中国校园服饰装备产业基地荣誉称号现代服务业深入发展城南新区现代消费商圈基本形成,电商业态持续壮大,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获评全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县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产业框架初步构建

    3.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三五以来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绿色工厂4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1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市级瞪羚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百家。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集聚人才资源总量8.27万人,累计引进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5人、省ABC类和台湾高层次人才20人、省百人计划创新团队1个,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39人,市级高层次人才1458人,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261人,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增加值比重达1.68%

    4.城乡一体融合构显新格局。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区域改造更新,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拓展至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覆盖城乡的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实施片区改造更新,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城乡面貌加速蝶变空壳村”“薄弱村全部消除,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及全国文明村、省级森林村庄、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荣誉。建立完善市容市貌网格化监管机制,城乡供水及污水垃圾治理一体化基本实现,县城区实现无癣化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逐步构建七纵五横一环的路网布局,实现县枢纽、镇中转、村村通公交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与城市道路多等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5.绿色生态提质升级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三带一区建设、四绿工程和农村四旁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2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多规合一”“三线划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构建国土空间长效管控机制。坚定不移淘汰无效和低效供给,完成石粉尘专项整治任务,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每年均保持95%以上,全省排名较十二五末期提升10位次。实施碧水清源专项行动,落实长制全覆盖,划定溪流生态蓝线,全面推进一批重点水利整治提升项目,全县省考以上断面和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县域内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利用率均达100%。加快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中化、达利等全面完成省、市下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十三五以来累计降低7.7%

    6.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主动融入海丝先行区建设,深化多形式经贸合作,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指导外贸企业稳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及疫情冲击,十三五以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3.6亿元,新增出口企业62家,出口商品总值2016年的31.2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5亿元。进一步推动与海外华侨界的密切联系,对台合作持续深化,新增台资农业企业38家,推广台湾农业五新”150多项。高效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形成灵活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全面启动行政村规划编制,推动村集体组织对闲置集体用地和宅基地实行统一收储农村危房改造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盘活存量资产,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利用,泉州船厂顺利破产清算。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证照分离制度,落实政务一体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7.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深入实施 “XIN”行动计划和四民提升工程,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就业创业服务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万人以上。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及复评,高标准建设亮亮中学并引进华中师范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21403个、公办幼儿园3480个。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立县总医院,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完成12个镇级敬老院建设。实施崇武城墙东西北段修缮等23个文物保护工程,县博物馆和图书馆开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认真落实低保惠民八条措施,脱贫攻坚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县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全部脱贫零返贫。深入开展强基促稳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治平安三率水平持续提升。

    专栏1:“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分类

    指标名称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2020
    完成情况

    5年年均
    增长(%)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50→>1000

    9左右

    1010.20

    7.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0

    8.2

    13.20

    12.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00/[2000]

    15

    -1.9%

    难以评估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3.81→32.99

    6→5.5

    34.62

    6.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250

    11

    412.90

    20.5

    外贸出口(亿美元)

    9.3

    5

    6.92

    -0.4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验资口径)

    [4.1]

    --

    [3.6]

    产业升级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5

    0.64

    26.6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

    0.27

    --

    难以评估

    轻重工业比例(%

    30:70

    --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5.3

    8.5

    --

    --

    互联网普及率(%

    72

    --

    --

    --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增加值比重(%

    2.5

    0.4

    --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2

    6.4

    12.33

    69.5

    城市建设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

    68.5

    2.6

    60

    0.9

    户籍人口

    33.3

    3.28

    --

    --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0

    5.5

    28

    4.0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万人)

    29

    6.7

    25

    3.5

     

    社会民生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300

    7

    37015

    7.4

    恩格尔系数(%

    35

    -0.2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6]

    --

    [4.5]

    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2017全面消除贫困人口

    --

    --

    城镇基本社保综合增长率(%

    15年增长11.7%

    --

    --

    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3.13

    2.04

    --

    --

    农村集中供水率(%

    90

    3

    --

    --

    每万人口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750

    1.1

    --

    --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4.7

    4.1

    5

    5.4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

    1.8

    4.6

    1.8

    4.6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

    35

    11.8

    38

    13.7

    基层民主参选率(%

    90

    0.2

    --

    --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 (%

    >15

    0.71

    16

    0.9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耕地保有量(万亩)

    22.5

    -0.01

    22.9

    -0.4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30

    -6.5

    28.01

    -7.8

    单位GDP能源消耗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市指标

    --

    0.28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市指标

    --

    --

    森林发展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40.69→51.06

    1.1→5.8

    88.19

    18.1

    森林覆盖率(%)

    31.3→28.67

    持平→-0.5

    28.7

    -0.5

    城市空气颗粒物(PM2.5)浓度(mg/立方米)

    完成市指标

    --

    --

    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

    75

    -4.4

    --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二氧化硫排放量

    完成市指标

    --

    59.4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完成市指标

    --

    4.6

    氮氧化物排放量

    完成市指标

    --

    30.4

    氨氮排放量

    完成市指标

    --

    17.5

      注:1.2020年为快报数;带[ ]的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项指标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分别用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代替。

     

    第二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既面临历史新机遇,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有待增强。

    从省市看,全省上下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处在工业化提升期、数字化融合期、城市化转型期、市场化深化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质期,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优化;全市上下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奋力作答“三个时代命题”,全面推进“五个泉州”建设,正阔步迈向世界海丝名城、制造强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

    从自身看,我县正处在经济社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是产业结构仍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高新产业规模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不足,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还有较大空间;要素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对标先进还有差距,近悦远来的引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需进一步发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补齐民生短板压力较重,等等。

    总之,“十四五”期间我县面临的困难挑战显著增强,但全县实体经济、历史文化、台港澳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以辩证思维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使命新责任,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提升竞争本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第二章 紧扣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常学常新晋江经验,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创新创造更大进展,努力在融入泉州跨江发展、跨域融合上取得内聚外联显著成效,努力在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上展现先行先试更大作为,努力在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惠台合作更大步伐,努力在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上实现共治共享更大突破,全力打造海丝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惠安篇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健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创造高品质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用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常学常新“晋江经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两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深化惠台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领域融合,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在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中找准定位、担当作为。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协作,有效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二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县与全省全市一道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创新能力指数居于创新型城市前列;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居民收入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县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海丝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具体建成:

    ——世界雕艺文化名城。以建设国际化的雕刻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目标,依托世界独一无二的惠女文化和以建筑技艺闻名于世的建筑之乡,发挥惠安已经形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石雕工艺品生产加工与出口基地优势,推动古建筑与雕艺产业链条的融合重构,推进石材雕刻产业的低成本和高品位规模化生产,积极打造世界级的石雕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贸易展示、文化交流平台。

    ——全国知名滨海生态康养旅游胜地。以建设国家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卫生资源优势,推动生态康养、医疗卫生、现代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全域范围的集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历史人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生态康养旅游体系,积极打造全国负有盛名的休闲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东南沿海特色临港石化基地。以建设国家级石化园区为目标,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以中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基础化工为主线,合成纤维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的石化产业链条,为完善石油化工-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产业链奠定重要基础。以斗尾港、崇武港等天然良港为依托,助推新型产业发展和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东南沿海特色鲜明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综合运输通道的优势,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大港湾国际机场建设前期逐步构建公、铁、港、机多式联运体系,完善仓储、配送、转运等物流设施,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打造全省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泉州北翼现代化中等城市。以建设高品质创新城市为目标,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规划和泉州环湾新城规划,吸引优质高端要素集聚,培育经济中心、枢纽门户、科技创新、医疗教育等城市综合功能,探索与周边区县共建共享产业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泉州北翼现代化中等城市。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县发展基础、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攀升新高度在稳定较快的经济增长基础上,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长潜力、内需潜力充分发挥,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发展增速,地区生产总值达1500亿元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30%;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石油化工、建筑与雕艺等超千亿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全产业链延伸;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发展质量和效益跨上新台阶。

    ——城乡统筹协调集聚新优势城乡融合大发展深入推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通交通大动脉、构建城区微循环,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心两轴三片区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宜居性增强,县城中心区带动辐射能力和城市能级品质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迈步新台阶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改革对外开放开拓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争取若干领域走在省市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引导企业深耕国内市场,适应和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持续提高。港澳侨优势进一步发挥,对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民生福祉跃升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惠安、法治惠安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依规马上就办成为常态化,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强基促稳等制度创新实践深化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专栏2: 惠安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20年实绩

    2025
    目标

    平均增速
    %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10.20

    >1500

    6.5以上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13.2

    >17.25

    >5.5

    预期性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4.62

    40.14

    >3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412.90

    606.69

    8

    预期性

    5

    出口商品总额

    亿元

    45.0亿元

    52.2

    >3

    预期性

    6

    实际利用外资

    亿元

    2.26亿元

    5年累计12亿元

    预期性

    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85.22

    >649

    >6

    预期性




    8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

    %

    1.25%

    2%

    0.15

    预期性

    9

    全社会R&D经费投入

    亿元

    11.4

    25

    17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2.33

    18

    8.5

    预期性

    11

    三次产业结构

    2.6:70.8:26.6

    <2.5:<67.5:>30

    预期性

     

     




     

     

     

     

     

    1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0

    70

    2

    预期性

    13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28

    35

    4.5

    预期性

    14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

    万人

    25

    35

    7

    预期性

    15

    社会治安
    (每万人刑事犯罪率)

    %

    [-10%]
    (与十三五5年的平均数相比)

    约束性

    16

    交通安全
    (每百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

    %

    [-10%]
    (与十三五”5年的平均数相比)

    约束性

    17

    生活安全
    (每百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

    %

    [-10%]

    约束性

    18

    生产安全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10%]

    约束性

    19

    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

    %

    [-10%]

    约束性




    2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3.7

    5.1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

    21

    新增城镇就业人口

    万人

    54.5万人

    5年累计3.5万人

    预期性

    22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5年增长11.7%
    (城镇基本社保综合增长率)

    [10%]

    预期性

    23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8.86

    99.1

    >0.05

    预期性

    24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

    98.2

    99

    >0.16

    预期性

    25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

    1.8

    2.1

    >3

    预期性

    26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5

    5.4

    >1.5

    预期性

    27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

    38

    50

    >5.5

    预期性

    28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

    %

    16

    20

    0.8

    预期性




    29

    耕地保有量

    万亩

    22.9

    20.2

    -2.5

    约束性

    30

    森林发展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88.19

    95.9

    1.7

    约束性

    31

    森林覆盖率

    %

    28.7

    29

    0.06

    约束性

    32

    单位GDP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28.01

    <22

    -4.7

    约束性

    33

    单位GDP能耗消耗

    吨标准煤/万元

    0.288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4

    单位GDP二氧化排放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5

    城市空气颗粒物(PM2.5)浓度

    mg/立方米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6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二氧化硫排放量

    %

    59.4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7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4.6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8

    氮氧化物排放量

    %

    30.4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9

    氨氮排放量

    %

    17.5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第三章  坚持升格局、一体化、聚能级,构建城市功能承载体系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主动融入省委协同发展区建设、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市委跨江发展、跨域融合,坚持区域协同、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底线约束,集约节约、品质提升,科学配置空间资源,促进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

     

    第一节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定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一屏一带、两廊四带生态格局、两带八片农业格局和一心两轴三片区城镇格局。

    构建一屏一带、两廊四带生态格局。一屏一带,区域联动共建一山一海生态屏障,与周边区县西部共构笔架山-文笔山山体生态屏障,东部共建泉州沿海防风林生态屏障。两廊,林辋溪河口-文笔山组团隔离廊道、斗尾港-文笔山组团隔离廊道。四带,林辋溪生态廊道、黄塘溪生态廊道、石化防护生态廊道、黄塘-蔗潭溪生态廊道。多点,林辋溪河口湿地公园、聚龙运动公园、科山公园、东湖生态公园、灵瑞山生态公园、青山宫生态公园、赤湖海滨森林公园、香山公园等。

    构建两带八片农业格局。两条农业发展带,即中部设施农业发展带,崇武渔港渔业发展带。八片基本农田集中区,即紫山基本农田集中区,黄塘基本农田集中区,辋川基本农田集中区,涂寨基本农田集中区,螺阳基本农田集中区东桥基本农田集中区东岭基本农田集中区,山霞基本农田集中区。

    持续优化提升一心两轴三片区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按照都市区二级中心城市建设标准,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建成行政中心、现代商贸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湾区联系轴,联结湄洲湾和泉州湾,加强产业协同、提升通道便捷性,打造泉州北翼联动发展核心地带。山海协作轴,联动城西、中心城区及大港湾滨海地区,布局现代服务业,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带。惠东石化物流功能区,以泉惠石化园区和惠东工业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承接国内外消费品制造转移、泉州主城工业转移和县域工业转移,建设城市发展脊城西生态型大健康产业功能区,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便捷的对外交通优势,配套发展大健康产业和高端居住功能,建设城市新增长极崇武小岞滨海旅游片区,依托海岸线、崇武古城、惠女风情等资源禀赋,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和文化旅游打卡地。

     

    第二节

     

    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存量提升、增量做强,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

    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工程,有序推进老旧片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有序开展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地下破损管线专项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和充电桩,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为方向,大力提高区域供水、供气处理能力,提高供水供气管网覆盖率,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化完善新老城区的气化站配置,推进天然气下乡。以农村供水、河湖管理和水系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升级。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领先全市的防洪排涝系统。

    打造宜居城镇和社区。按照西进、南拓、北联、东融城市空间发展路径,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城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彰显、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灵活的宜居城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特色镇率先发展,深化试点小城镇及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构建主城区特色镇一般镇的城镇体系。按照完整社区、智慧社区标准,系统建设和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善社区级城市信息系统,提升末梢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睦邻社区、幸福社区、未来社区。紧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有效增加广覆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城镇化的人本内涵。

    大力建设海上惠安推动城市建设向海而展、依港而兴,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县。积极创建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渔港经济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渔镇、渔村繁荣发展。探索海上牧场建设,优化养殖产品结构,扎实推进智慧渔业”“平安渔业建设。加快发展临海重化、海工装备、海洋能源等产业,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海丝旅游。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补齐大型通用泊位、邮轮泊位、公共航道短板,提升港口经济发展竞争力。强化海洋环境治理,推进岸线自然化和生态修复,建设美丽港城。

    构建快速便捷交通体系。实施沈海高速扩容、创业路、惠兴街西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优化城乡公交网络,加快构建两横两纵一支高速公路网络和两横四纵城市快速环路系统,持续提升对外交通大动脉和域内快捷通道承载能力。预留机场高、快速路集散通道及轨道机场联络线和福厦高速扩容二期工程大港湾机场连接线,形成大港湾机场+高铁泉州东站的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城北综合交通枢纽站、公交公司智能调度中心,继续优化完善公交网络,畅通县域内循环。

     

    第三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县情农情和区位优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水稻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等基本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提升生猪、水产、蔬菜、禽蛋等菜篮子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育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动农业产加销贯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益农信息进村入户,加快供销系统电商网络、邮政物流快递体系等向农村基层延伸,推进农产品网红+直播+电商一站式、集群式服务。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结合土地连片流转,发挥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力量,发展共享农庄、休闲农业、民宿体验等新业态,多元化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体系建设,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推进村庄分类与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牵引,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增强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优化布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撬动乡村建设盘活存量、提升品质,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村民自住小区建设。深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推动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全覆盖,分年度实施既有农房整治,梯次建设绿盈乡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逐步构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整体保护体系,切实保留历史风貌、留住乡愁记忆。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盘活利用农村零散耕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村(居)委员会与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务分离和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方式。深化农村劳务服务公司等村集体+”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要求,坚持长效普惠性支持和精准差别化支持相结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农村三资管理机制,实施村财镇管规范提升行动,完善推广三资监管DCMA系统运用,加强村(社区)资产资源台账动态管理。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特色镇、试点村建设成效。健全已脱贫户返贫预警、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户标准群众致贫预防监测、突发原因致贫应急救助、稳定脱贫巩固成果保障等机制,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推动扶贫工作从超常举措向常态帮扶转变、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机制转变。弘扬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精神,高质量推进山海协作对口帮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推动革命老区全面振兴。积极争取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持续推进和完善牵手帮扶等机制,确保老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坚持绿色、红色、特色导向,鼓励老区发展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电子商务和文旅康养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带动老区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老区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纳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推进老区村道路提级改造、饮水工程、照明工程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支持村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加快红色资源整合、发展红色旅游,发扬光大红色文化和老区精神。

     

    第四章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主动融入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石化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建筑、石雕石材、鞋服箱包、食品饮料、纸制品五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康养文旅三大现代服务业,打造“1543”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发挥深水良港优势,促进石化、能源等产业链互补提级,锻造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主的石化全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重化产业量级。

    延伸石化产业链条。突出一体化精细化,贯彻从拓展延伸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炼化、烯烃、芳烃项目为龙头主线,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化学纤维垂直一体化为特色的石化产业集群。做大炼化一体化龙头,扩大烯烃和芳烃生产规模,全力服务中化化纤等牵引性项目建设,前瞻谋划炼化一体化三期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

    加快隔墙工厂落地建设。积极招引集聚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领域的高关联性、高附加值配套企业,逐步构筑乙烯、丙烯等10条产品链,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建设好隔离带、安控区、专业物流通道,支持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和发展,积极争取省石油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和中化能源总部落地,有针对性招引和培育一批研发检测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拓展产业延伸空间。以泉惠石化园区为产业核心区,以城南、惠东工业园区为产业延伸承载区,构建互补、联动空间格局。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构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体制,加快推动城南、惠东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支持泉惠石化园区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和智慧园区。培育石化维保龙头企业,助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分工合作,形成一批产业共同体。

     

    第二节

       

    依托我县建筑、石雕石材、鞋服箱包、食品饮料、纸制品等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先发优势,分领域实施转型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筑产业。突出向工业化智能制造转变,持续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构建装配式建材工业化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体系,扩大装配式建筑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应用。拓宽提级建筑资质,加快培育一批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百亿级龙头骨干企业,建成国内知名的建筑业总部基地。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延伸建材家居产业链,推动建材家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石雕石材产业。突出品牌化、集聚化、跨域化发展,发挥大师经济效益,持续扩大世界石雕之都品牌影响力,推动惠安石雕地理标志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高标准建设雕艺循环产业园,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市场、创意设计、设备应用、资源再利用等配套产业,引导企业入园进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小规模批量化定制,着力实施产品个性化,精品化生产,提升石雕产品品牌价值。加快与建筑业跨域融合,促进建筑装饰、园林古建、城市雕塑、幕墙干挂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

    鞋服箱包产业。服装业,依托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推动更多协作配套企业落户,引导校服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品牌创新,拓展智慧校园和个性化定制市场,提高服饰数字化研发设计水平。制鞋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设计高端鞋材,抢占鞋材和休闲鞋发展制高点,同时推动重点出口企业调整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主动适应国内国外市场双循环的战略部署。箱包业,促进箱包设计、制造、皮革、纺织面料等实现手拉手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多维度挖掘细分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培育,引导我县鞋服箱包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食品饮料产业。突出健康、绿色、功能化,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大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实施新一轮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推动达利等龙头企业与县域内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实现上下游对接。依托工业互联网,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营养组学、品质监控、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专注优质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鼓励食品饮料企业开发直播电商,实现线下实体经济和线上营销的融合,培育具有惠安特色的食品品牌。  

    纸制品产业。围绕纸制品跨产业供需纽带,发挥重点企业及新材料配套企业带动作用,引导行业继续朝着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无纺布、透气膜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配套齐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跨产业开发产品,培育形成新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推动纸制包装与食品、鞋服箱包龙头企业建立协作配套,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引导纸制品业向儿童、成人生活用纸和文化用纸、艺术用纸方向发展,发展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增强纸制品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延伸童车、花露水等婴童系列产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第三节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点聚焦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构建一批特色凸显、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新材料。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和惠东新材料园区为载体,推动基础通用合成材料向特种先进高分子材料转型、传统精细化工向高端专用化学品提升,重点发展电子气体、电子化学品、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食品级化工材料等,加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人工智能。规划建设城南人工智能产业专区,密切加强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联动协作,把握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导向,加快引进一批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防控技术、新一代智能AI+产业等智慧产业,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生态产业链。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工业园区企业集体上云入网,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汇聚能力。

    半导体。规划建设惠东半导体科技产业园,积极承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布局相关产业链和创新链,重点引进3D曲面盖板、有机显示材料、氮化镓集成电路等项目,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集成电路特色装备与材料的产业生态。

    生物医药。抢抓医疗市场发展机遇,依托基础化工原料和医药教育研发优势,积极对接引进龙头医药企业和生化医药项目,加速医用新材料产业布局,鼓励支持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延伸化工材料-医药、医疗产业链,积极对接国内龙头医药企业,加快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等健康类产品,引进生物化工、生物医药项目,规划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打造惠西生态宜居健康新高地。

     

    第四节

     

    深入实施第三产业倍增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和都市型产业,加快构建以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康养文旅为重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现代物流业。突出便捷高效、无缝联动,依托铁路、公路、港口一体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物流项目布点落图,推动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大网络货运平台,打造区域重要物流枢纽中心。以黄塘物流园、斗尾物流园等为载体,加快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村道路,提升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形成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水产加工和冷链物流,重点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实施铁路运能提升、水运系统升级、公路货运治理、多式联运提速、信息资源整合、城市绿色配送,发展集运输信息、资源信息、网上交易、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商贸服务业。突出高端化、集聚化,加快城镇综合体建设,造浓乡镇商业氛围。积极优化商业布局,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培育若干特色商圈、特色商街,建设大型综合消费功能区。加快吸引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落户惠安,聚集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物流中心等总部经济业态。加强智慧商圈建设,促进商圈内不同经营模式和业态优势互补、信息互联互通、消费客户资源共享,增强商圈智能化服务功能,提升商圈服务体验水平。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深化农村电商示范创建,持续推动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县级运营中心、乡镇及村服务站点全覆盖、相互衔接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围绕雕艺建筑、鞋服箱包等传统支柱产业集群需求,打造集材料采购、价格发现、交易撮合等功能的交易平台,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平台经济产业链。

    康养文旅业。突出全域格局,推动惠西健康产业园和山海旅游板块深度融合,发展医养结合、医护结合的生命健康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深化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筑强山海城文旅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旅产业提速增效。突出生态优势,以崇武半岛旅游开发为龙头,串联最美海岸”“惠安女民俗风情”“世界石雕之都展示中心等独具惠安特色的旅游资源,多点位联动发展城西乡村休闲旅游业、环大港湾区域旅游轴,打造一批自然风光显著、人文特色各异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展现滨海古城宜人宜居宜游的人文魅力。统筹风情惠安文旅IP营销体系,突出文化挖掘、旅游带动,增强文旅品牌引流变现能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立文化事业、体育事业、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引领传统工艺与旅游、创意跨界融合,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模式,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构建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以惠西片区为核心,开发研学与户外拓展、科技旅游、文化旅游及乡村旅游等结合的产品,建设研学拓展基地。

     

    第五节

     

    对接数字泉州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培育和城市数字化建设。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行动,在石油化工、石雕石材等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加快建设一批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试点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鼓励工业园区企业集体上云入网,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汇聚能力。

    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利用BIM等技术发展特色化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建筑、园艺规划设计服务水平。发展差异化消费品设计,开展产品定位、外观形象、结构功能等数字设计。鼓励发展区域性垂直电商平台、智能物流信息云服务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等各类细分领域服务平台。加快培育数字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旅游等行业智慧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实现5G基站全覆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移动物联网建设和物联网终端部署,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生活服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感知系统建设,规模化部署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建设。

     

    第五章

     

    坚持创新驱动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持续推进以一带一路统领全面开放,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惠安片区建设,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打造区域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

    培育区域创新载体。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积极融入联十一线先进制造业走廊和沿海大通道科技创新产业带建设,聚焦重化、传统、新兴三大产业板块,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高标准建设清源创新实验室,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采取政府启动、多元投资、需求导向、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积极对接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惠设立高水平、应用型的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技术、人才优势突出和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有效连接科技和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用好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和技术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信息学院等高端产学研平台。探索异地孵化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离岸研发中心,在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虚拟创新社区和小微产业园,构建孵化+创投创业新模式。建立双创平台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双创平台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坚持分类培养、精准支持、梯度培育原则,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继续实施高企群体增量扩面行动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梯度培育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扩大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强内部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合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高精尖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大对隐形冠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和中小企业质效提升,助推企业在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智能转型等方面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专注于核心零部件、关键配套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研发投入提升计划,大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特级、一级建筑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R&D活动覆盖面。

    加快培育创新生态。深化科技成果权属、转化收益分配等制度改革,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引进更多先进科技成果来惠落地转化。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带动社会资源向创新链的各个环节聚集。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筹备成立县知识产权协会,鼓励和支持专利信息数据库、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引进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完善金融支撑创新体系,探索创新创业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鼓励发展科技信用贷款、科技保险、科技创新券、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租赁等金融创新。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创客文化,营造勇于探索、敢为人先、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第二节

     

    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外部引、内部育、柔性用路径汇聚智力资源,构筑立体式系统性精细化人才政策体系。

    完善人才引进模式。实施领军型人才头雁工程,立足石油化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引进直接能够引领产业链迈向高端的企业、具有关键技术或能解决卡脖子环节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个人(团队)。鼓励和支持科技型创业者、名企高管型创业者、持续创业者和创二代企业家等新型创业人才来惠创业,着力培育一批省级创业之星创新之星。开展人才+项目回归行动,建立惠籍人才信息库,靶向推动惠籍人才及创业者在外高科技孵化项目来惠转化。探索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机制,鼓励各级各类用人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候鸟人才工作站、高端智库等柔性引才用才平台。完善柔性引才激励机制,吸引内地国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惠安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继续构建更加开放的医疗教育引才机制,通过灵活招聘、引进奖励、免费培养、定向使用的模式,最大程度吸引医疗教育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支撑型人才梧桐工程和基础型人才雏鹰工程,壮大各类高级技术工人以及经营管理人才群体围绕石化、新材料、人工智能、服务业等领域引进培育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实施党政人才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要契机,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整合各类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健全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干部队伍轮训工程。加快新生代和创二代企业家培育工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职业经理人约束机制。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以实现人才价值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用为本的津贴补贴制度和人才聘任模式,鼓励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实行骨干员工持股。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创新揭榜制供需对接机制,加快推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精准落实教育、住房、医疗保障等激励机制,规划建设人才公寓,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吸引一批人力机构来惠或离岸服务,探索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等国内知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打造集招聘服务、劳务派遣、技能培训、咨询服务、业务代理为一体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行人才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人才服务国际化,主要是畅通外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通道。

     

    第三节

     

    持续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持续推动扩大内需,主动对接福建自贸区扩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等政策,搭建华人华侨网络,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

    打造新制造重要基地。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鼓励鞋服箱包、食品饮料等民生消费品行业企业创设自主品牌,推动本土品牌年轻化、时尚化、高端化,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同线同标同质发展,促进出口企业优质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开拓局面。规划建设快递物流产业功能区,加快推动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区、惠东电商物流园区、宏川智慧港丰石化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引导重点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在惠安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和分拨中心等。实施快递进厂工程,支持企业建设智慧物流和仓储系统,加快构建生产、运输仓储、流通、配送全链条服务。优化布局直播电商,加快推动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常态化举办线上产业直播节、产地直购直播等主题活动,构筑线下孵化+供应链+线上平台立体化营销体系。依托实体渠道和经销大军优势,发挥异地商会链接引领作用,打造高效、完善的惠商销售网络。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消费激活扩张行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鼓励直播购物、反向定制、在线教育、互联网诊疗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做活假日经济,发展夜间经济,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持续开展消费节、美食节、电商节等活动。引导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开设乡镇连锁网点,规划布局一批城镇商业综合体,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商圈、特色商街。鼓励劳务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内容精细、质量优良、模式创新,逐步提升家政清洁、居家陪护、月嫂保姆等行业服务品质。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加强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注重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强政府性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分步实施市政工程、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补短板项目。鼓励民间投资,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策划一批引领性、根植性强的重大项目,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创新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开展招商引资能力提升行动,打造精业务、强策划、善统筹、会落实的招商团队。探索政府投资新模式,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国家专项债、企业债券等资金筹集,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推广指挥部(工作专班)+国有企业模式,破解项目征地、环评、资金等瓶颈。

     

    第四节

     

    立足国内大循环,以区域全面伙伴关系(RCEP)签约为新契机,积极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对外开放,借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建设高质量开放平台。主动融入海丝先行区建设,积极参与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工程,推动外走马埭码头、港丰物流码头开放,加快大港湾机场前期,完善干线铁路网络,畅通对外交通大动脉,打造海峡西岸重要枢纽节点城市。加快推动斗尾、崇武港区岸线码头建设,完善泉惠石化园区仓储物流区、中化石油储备洞库等设施配置,提速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惠安段等项目建设步伐,打造港铁联动的集疏运体系。依托雕艺文创园等载体,常态化举办中国(惠安)雕刻艺术品博览会等展会,促进专业展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生产基地、快递物流联动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水平。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外贸品牌战略,培育一批高能级贸易主体和出口品牌。主动融入泉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引导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和海外营运中心,大力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用好石狮、晋江市场采购贸易改革试点,鼓励中小微、退税率低等企业发展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民营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搭建国际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参加境外行”“海丝行展销活动,鼓励惠商惠企通过绿地投资、境外并购、联合投资等方式走出去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专项行动,用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行关、港、贸、税、金一体化运作。对接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积极服务“9610”“1210”“1239”等跨境贸易模式。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主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紧缺资源、优质服务等进口,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精准招引和储备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且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中高端的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企外商外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的研究,助力企业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扩大与协定国的贸易规模。

     

    第五节

     

    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持续做好”“”“三篇文章,全面提升惠台融合水平,把惠安建设成两岸优势产业合作紧密、社会文化交流深入、同等待遇尽惠尽实的幸福湾区,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深化经济领域融合。以泉惠石化园区、惠东新材料和半导体专区、城南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主动对标台湾新竹科技园区,推动石油化工、半导体材料、精密机械、康养文旅等优势产业对接融合,着力打造对台产业合作高地。做优民间商谈机制,利用好9.8厦门投洽会、海峡工商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等平台,精准对台招商引资引智,促进两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协作。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主要载体,加强惠台现代种业、特色农机、精致果蔬、农产品加工等对接合作,探索特色农业、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合作新模式,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促进台资农业企业聚集发展。构建两岸金融业合作大平台,支持优质台资企业上市融资,拓展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和两岸民间征信合作。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丰富创新涉台服务举措,健全台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台资企业强链补链和科技创新,深化行业标准共通,提升对台贸易监管服务水平,促进两岸商品流通无缝对接。

    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发挥新四通腹地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惠台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确保能动先动、能通先通。主动融入两岸立体式通道枢纽建设,持续推进福厦客专、绿谷基地台湾街等项目建设,完善崇武港务码头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便利两岸往来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惠台联通,支持在惠台资企业上云上平台,助力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深化社会领域融合。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探索一站式服务,强化分类指导,精准落实同等待遇,逐步构建完善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服务体系,坚持非禁即享,落实落细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惠发展,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企事业单位招聘台湾人才,鼓励民营企业向台湾青年开放更多条件适合的实习就业岗位,建设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台湾人才服务中心、人才社区,支持台胞参与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社会事务和乡村振兴建设。

    深化文化领域融合。巩固民间基层交流交往成果,充分发挥惠台血缘关系深、宗祠宫庙多、宗亲关系多等优势,持续办好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对台交流基地,提升民间信仰、宗亲宗族、传统文化、青年一代四大特色文化品牌效应。聚焦青年交流,大力支持首来族登陆,鼓励和引导台湾青年来惠参访交流、研学旅行,开展更加深入的体验式交流。实施涉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传承计划,吸引更多台胞参与涉台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惠台共同举办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联合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丰富线上线下交流方式,推动民间信俗、艺术、节庆、族谱、方志等入岛进校园、走社区,扩大教育、卫生、科技等各领域交流交往,增强两岸民众的民族向心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第六节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更深层次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国有资本战略整合,推进国有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国资集团公司,通过安排预算资金、注入优质资产等形式,扩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增加现金流量、优化资产结构,有效提升资信评级、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开发建设、民生基础设施、文旅文创运营、石化炼化培育等符合我县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压舱石作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体制。进一步优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突出精细考核、激发活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制度机制,引导企业家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心无旁骛坚守实业、做精主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落实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重点商会、重点行业协会制度,在精准制定实施政策、构建产业共生体上协同发力,提高政企直通车服务效能。健全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制度,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坚决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易准入、快准入、真准入。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实施明星梯队企业培育计划,完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持续对接引进一批质量好、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优质产业龙头。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主动融入市级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深化政银担企合作,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大力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完善全流程政策支持,扩充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鼓励南王环保、匹克集团、家世比等重点企业登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技板等。推动驻惠银行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资源配置倾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善面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提高小微企业的首贷率,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对接公共信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作用,推行供应链金融模式。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土地征收目录和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逐步建立健全新型产业用地“MO”、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完善多层次的产业用地市场供给体系。加强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增减挂钩、批后管理、地价动态调整管理,有效处置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用地。加强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化流动渠道,探索县属国有企业人才横向流动机制。积极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清单和保障机制。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有序。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紧扣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机制。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大力规范自由裁量权,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台账管理制度,深化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企一证等改革。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化,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一件事套餐服务,全面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全面对接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布设一批行政审批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动实现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优化精简投资审批体系,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仿冒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和承担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创业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第六章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节

     

    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构建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体系,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实施惠籍高校毕业生回归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再就业。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为重点,实施技能惠安行动,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训服务供给,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建立就业需求调查和公共就业服务应急机制,着力防范失业风险,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强化调高、扩中、提低,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农民、高级人才、困难群体四大群体增收计划,推动落实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提升行动。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建立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健全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推动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行列,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节

     

    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按照民生优先、需求导向的原则,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坚持与城镇、人口发展相适应,加快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与落地,根据县域布局调整规划,持续推进撤并校,鼓励引导集团化、多点式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实施区域薄改提升计划,加快改造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对现有两所职业学校扩容改造,并在惠西片区规划职业教育资源布局。

    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工程,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镇建设镇第二、第三中心幼儿园,落实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教师培训、教研指导等方式,积极扶持非营利性民办普惠园建设。探索以总园+”办园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大力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深化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城乡联合办学机制,鼓励引导集团化办学。实施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工程,继续推进达标高中创建工作,配足配齐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支持薄弱高中达标建设,加强研究与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及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抓实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实现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支持惠安三中、高级中学、嘉惠中学争创省一级达标高中,惠安二中争创省二级达标高中。实施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工程,深化产教研融合模式,推动职业学校升格”“扩办,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大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全县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智慧教育信息化创新。全面深化数字校园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实践。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建立互联互通、多级分布、覆盖全县、协同服务的县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实施精准帮扶行动,实现精准推送资源、精准培训教师、精准帮扶资助。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持续深化社区教育,完善市民公共学习平台的建设,建立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编制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推行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县管教职工编制、人员经费、岗位设置、交流轮岗及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推动紧缺学科教师学区内走教。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教师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培养培训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实施乡村校长助力计划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成全部乡村教师轮训,建立健全编外教师管理机制,实现编外教师同编内教师一样按职称系列管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建立健全以章程为统领、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办事程序,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推动评估监测归口管理,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科学、系统、权威的评估监测,为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探索构建教育评估监测第三方市场体系,推动教育督导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三节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惠安行动,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建设县域医共体,促进医疗人才、技术、资源向基层下沉,带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发展,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滚动实施公共医疗基础设施工程包,推动县医院分院、东岭镇中心卫生院新院、涂寨镇卫生院新院、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楼、辋川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综合楼、紫山卫生院戒毒治疗综合楼、净峰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楼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泉州医高专新院、华光养老学院等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支持社会办医扶持力度,争取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落地惠安,引导开办二级甲等医院以上建设标准的综合医院和老年病、护理、康复等有特色的专科医院。

    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对接智慧惠安建设,建设县域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便民惠民医疗服务的应用支撑,拓展多码融合应用,探索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机制,提高签约履约实效。建立基本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专项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县。改进提升人口家庭发展服务,加强人口分析和监测,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配套衔接。

    完善重大疫情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重大疫情和疾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平战结合的重要疫情救治体系。提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强化技术力量储备,提升基层防控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防护物资储备机制,加强重要应急物资保障,将应急事件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预留应急避难场所、防疫应急设施空间和设施接入条件。强化医防融合,完善镇村传染病防控网络,结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探索疾控机构融入区域健康管理体系,提升基层防控能力。

     

    第四节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全面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覆盖全民、城乡同筹、权责明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基金风险防控,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五级保障救助体系。落实8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低保对象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公益慈善组织自愿参与济困扶弱的捐赠。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落实支出型贫困低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保纳入低保范围。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平等获得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力和机会,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并落实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政策。强化对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的依法保障和社会责任,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导。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反家庭暴力经常性工作。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完善住房救助叠加制度,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

     

    第五节

     

    把握人口发展趋势性变化,充分发挥人口发展有利因素,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和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相适应。

    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加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续问题及措施的研究,做好全面两孩政策效果跟踪评估,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满足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变动的公共服务需求,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年轻人流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多渠道、宽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完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委托运营、镇级敬老院转型升级,推动全县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智慧养老示范社区。配合省市推进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国家级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推动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探索开展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推广公建民营模式。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实现老有所用。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事务,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

    加强人口数据采集和人口信息管理。发挥人口基础信息对决策的支撑作用,综合利用好分散在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统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就学升学、户籍管理、婚姻家庭、殡葬事务、就业创业、生育和健康、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等人口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和综合集成。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和决策影响评估制度,科学预测分析人口因素对重大决策影响,促进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政策有效衔接。

     

    第七章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统筹资源环境生态源头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一节

     

    严格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控,推进三线一单编制成果落地应用,强化县域规划统筹、空间统筹和要素资源统筹。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编制我县空间规划编制,形成覆盖城乡、统一的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一张图,并建立集产业布局、功能划分、地理空间、地块分类、资源利用、开发与保护等数据信息为一体的空间信息平台。认真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度,合理界定相关功能区域,完善产业布局、社会投资、人才引进、土地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和政策配套措施。大力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加强耕地质量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拆旧建新的增减更替和布局调整,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率先探索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模式。严格落实全省陆域和海洋生态保护规划红线,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域、生态脆弱区域的有效保护,基本形成涵盖全县各类生态保护系统、管理有机衔接的生态管控格局,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推进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深入贯彻减量发展精明增长理念,完善严格准入优化供给强化监管存量盘活资源统筹政策闭环,健全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土地利用从事前审批向全程监管模式转变。借鉴先进地区城市更新经验,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调查形成惠安存量工业用地和闲置产房盘活地图,编制园区产业用地绩效图,明确盘活土地的重点范围。加快推进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工业项目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建立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的长效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执法监管工作网络,坚决维护土地资源管理良好秩序。

     

    第二节

     

    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行动,一手抓制度改革创新,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惠安

    扎实推进县域生态改革创新。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落实洛阳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修复机制,实行生态联防联治制度,强化联合执法力度,提升县域环境监测能力。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健全生态司法保护机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终身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更加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等硬性约束措施。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健全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制度,严管违法违规用海行为。推进生产、生活系统循环衔接,构建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将惠安雕艺循环经济园区打造为全国性石雕环保示范园区,带动石雕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搭建绿色供应链促进平台,引导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推动产业整体向绿色转变。

    加强生态连绵带建设。遵循自然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构建连绵成片的生态屏障区、生态廊道区、生态体验区三级生态网络化空间体系。突出山城海生态要素,将县域西北部环山带、东南沿海带、城西新城体验区、中心城区体验区、崇武山霞古城体验区、小岞净峰特色小岛体验区有机衔接,并以绿道连廊串联县域范围内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自然人文景观点,形成两带四区多连廊的生态空间格局。生态屏障区将县域西侧和南侧的自然山体串联起来,形成位于县域西南侧的绿色山线;将沿海岸线的防护林带串联起来,形成惠安湾区带状的绿色海线林带。生态廊道区重点落实中心城区城市山体公园、林辋溪干流及支流水线、泉惠石化生态林及县域范围内的主干路网、两高两侧形成的道路绿化等廊道体系建设,有效整合规划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与流域水资源。生态体验区即通过廊道将城西新城、中心城区、崇武山霞古城、小岞净峰特色小岛四个体验单元联系起来,各体验单元通过内部道路将各资源景点进行串联,从而形成网状资源景点发展区域。借地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口袋公园建设,以绿映城,努力打造生态亲民的城市绿化新景观。

     

    第三节

     

    深化生态+优先行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创新应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节能技术改革,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节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深化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挖掘重点生态区森林经营等绿色资产,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实现机制,推广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

    加快推进碳达峰。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安全、高效的低碳能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的建筑体系、交通网络和工业体系。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和行业率先达峰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网络、能源体系、建筑体系和工业体系,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绿色消费。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支持低碳经济示范区和风电项目开发,推广太阳能照明、太阳能发电厂等开发太阳能资源项目。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提高产业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大对县域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提高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淘汰高耗能落后的生产工艺,加大对高耗能工业行业的工艺技术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办法,扩大可循环利用产品和可再生产品采购比重。

     

    第四节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探索生态治理制度创新,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机制。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林辋溪、蔗潭溪等清新流域综合治理,严格水源地环境监管,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加强重要独流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提升海域、海岸线和海岛生态质量及服务功能。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计划,促进重点生态区位公益林集中连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构建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通过海岸沙滩修复与养护、侵蚀海岸防护、建设生态海堤等措施,逐步修复受损的岸线,不断提升海岸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功能,构建海岸生态安全屏障。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重点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进重点指标削减工程与措施的落实,并在对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削减的同时,对总磷、总氮、烟粉尘等指标实施重点控制,推进污染控制工作全面深化。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实施源头控制。鼓励企业选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采取低能耗、高效益的生产工艺,避免过量固体废物的产生;建立企业内部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源再利用和深加工系统,控制固体废物的最终产生量。强化对工业废弃物、污水处理污泥、建筑废弃物、废旧电子电器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全县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海洋污染海陆综合防治,大力推进海域集水区内城镇、工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削减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强化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施土壤污染修复工程。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泉惠石化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处置体系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环保协调机制,持续推行环保网格化管理,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网络。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健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体系,完善环境资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司法合力。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大气和水等环境质量、排污单位和环境执法等环境信息公开。建设环境信息综合化管理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环境数据分级分类开放共享制度。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过程管控长效机制。优化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和结构,补齐医疗废弃物处理短板,推进规范收集、转运和处置管理。

     

    第八章

     

    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率先进行实践探索,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切实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一节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效果,促进文明理念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

    塑造城市精神风貌。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动惠女、惠雕、惠建等传统惠安文化品牌建设和传承,提高惠安城市品牌标识宣传、推广和应用力度,塑造爱拼敢赢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凝聚社会共识,弘扬艰苦奋斗、勤劳坚韧为代表的惠女精神勇于开拓、有胆有识为代表的惠企精神爱国爱乡、乐善好施为代表的惠籍华侨精神、潜心工艺、点石成金为代表的惠安工匠精神中,总结提炼惠安精神,让惠安精神进园区、进工厂、进村镇、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努力形成全县上下学习和传承惠安精神的良好氛围。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社区、风景旅游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申报、测评、考核、监督等制度,积极探索互联网+”创建方式,实现创建工作实时指导、管理和评价,着力实现常态创建指标定量化、监督检查日常化。实施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深入开展具有惠安特色的家庭家教家风传承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深化全民阅读。实施诚信建设行动,弘扬诚信文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等推荐、学习宣传和崇德尚礼实践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开展除陋习、做公益、守信用等宣讲活动。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方法路径。成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总队,打造具有惠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和样板。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未成年人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薯花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队伍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广泛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福的文明实践五送活动,确保各项活动接地气、贴民心、有实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依法处理、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提升融媒体中心建设水平,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二节

     

    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打响风情惠安地域文化品牌。加强世界石雕之都世界级文化名片建设投入,融入海丝泉州文旅发展大局,综合开展城市品牌营销,塑造风情惠安鲜明城市形象。深化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1+3+N”系列措施,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管理、监测长效机制,促进惠女”“惠雕”“惠建字号品牌保护挖掘、传承创新。加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文化活动,打造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惠台民间文化互动交流,持续办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提升地域文化可见度和美誉度。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施乡村文化暖心行动,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构筑县级文化场馆为、镇级文化站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的多元化网状文化服务格局,提升城乡文化体验感。推进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进课堂、非遗数字工程、非遗免费培训,推动闽南文化活态传承。坚持文化下乡、进企、入户,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韵特色项目,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深入开展芳草之夏戏剧展演、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打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实施文化设施提升工程。高品位建设新博物馆、新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项目,全面提升非遗展示馆、文化馆、百姓书房、乡村民俗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打造城乡半小时文化生活圈。健全图书馆总分馆制、数字文化资源库、文物安全管理机制,扩大惠民文化覆盖面,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福利。

     

    第三节

     

    巩固拓展强基促稳实践成果,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创新县域社会治理。探索组建县级智能治理运行管理中心,整合政府系统值班、城运事务统筹、城市网络管理、灾害风险监测、应急智慧调度等城市运行管理功能。加强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构建完善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组织指挥架构,健全完善信息采集、会商研判、指挥调度、联动响应等制度,切实加强社会治理领域部门合作,推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安全防控联动、执法司法统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开放融合水平。以县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先导锚定目标路径,细化落实乡镇职能转变、社区总体营造、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培育等配套政策,推动部门力量、资源下沉到社区,推动在社区层面实现工作集成、质效提升。

    完善村(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集成创新,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三级网络建设,构建战区化镇治理服务体系、多元化村(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和制度化基层治理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实施民意诉求直通车工程,完善社情民意收集、问题分流督办、结果跟踪反馈、群众实时评价全过程溯控机制,持续完善化解民生热难点问题长效机制。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行网格化+职能应用运作模式,实行基础网格+专业网格叠加运行机制,发挥乘数效应,推进一网多用”“一张网格管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深化社会末梢微自治模式,建立健全社区党员议事会”“微协商微议事等机制,逐步实现规范化村(居)民议事厅全覆盖,持续推进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深化拓展达标村组创建等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深化法治惠安建设。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宪治县,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提高全体公民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性。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改进执法质量和提高执法效率。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编制好八五普法规划,以法律八进为载体,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增强全社会成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习惯。

     

    第四节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大平安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完善平安建设体系,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惠安。

    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构建党委(党组)领导、专业机构指导、有关部门主责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落实反奸防谍工作责任,全面加强核心要害领域安全保卫工作,推进净网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提高经济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县域经济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经济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加大国家重要产业、基础设施、重大科技等领域安全保障和维护力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重点防范和遏制就业下滑、物价跌宕、地方政府性债务超红线、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防范化解精细化工、高端生产装备等领域卡脖子技术风险,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深入贯彻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粮油、副食品生产稳定,健全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体系,完善粮食仓储、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实施能源安全战略,提升能源储备能力,保障电力、石化、天然气等安全稳定供应。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处置、问责等机制,加快建立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监测机制,严格落实涉稳经济犯罪报告制度,建设涉案账户资金网络查控平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更加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完善重在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的责任链条,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公共安全风险源管控和综合治理,健全城乡安全风险排查、识辨、评估、管控机制,深化房屋结构安全、建筑施工、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渔业船舶、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生物安全保护,推动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推动智慧消防”“智慧防灾等消防科技进步项目,加大消防安全科技保障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开展灾害风险普查,加强精准监测预警,提高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工程标准,推进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堤防险工险段治理,完善防洪防潮减灾体系。统筹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落实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保障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落实平安建设责任目标制度,健全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共同体机制,完善矛盾纠纷综合治理体系,深化阳光信访”“四门四访等信访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包案和带信下访常态化机制化,完善诚信建设+信访综合惩戒机制。全面实施智慧政法战略,探索组建县域智能治理运行管理中心,深化雪亮工程建设联网应用,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构建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健全城乡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县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内容管理执法联动协作。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健全双拥共建工作体系,深化部门共建、跨区共建、城舰共建、军企共建、社区共建、乡村共建、行业共建活动,巩固军地军民团结。健全强边固防机制,实施海防城网融合工程,推进智慧海防建设。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大港湾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前期工作,发挥中科鑫通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作用,扩大民参军覆盖范围,培育发展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第九章

     

    本规划经过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法律效力。要强化政策协同,健全实施机制,举全县之力,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届接着一届、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强化发展规划统领作用加快建立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全各级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发挥发展规划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功能,空间规划要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区域规划要细化落实发展规划对特定区域提出的战略任务,专项规划要细化落实发展规划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

    做好规划衔接管理建立健全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机制,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报请委、政府批准的规划,须事先与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衔接。加强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空间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落地。

    强化政策协同配套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保障发展规划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要科学合理制定中期财政规划,级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本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金融监管部门要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本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举措和薄弱环节。产业政策、区域政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人口、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的制定,要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规划,强化发展规划的引导约束作用和政策间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完善年度计划落实发展规划机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贯彻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将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明确年度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的实施要求。

     

    第三节

     

    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

    科学谋划重大项目。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化重大项目投资领域和区域布局,保持投资规模稳步较快增长。

    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推广指挥部(工作专班)+国有企业模式,重点破解项目征地、环评、用海、资金等卡脖子环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集中财力保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综合利用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先保障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

    加强重大项目管理。落实重大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度,加强项目动态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严格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管理,强化安全质量监管。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防控。

     

    完善考评监督体系

     

    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强化组织实施,扩大公众参与,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政府统一组织本规划的实施工作,落实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明确实施进度和推进措施,逐项落实目标任务。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落实到县直有关部门和各园区)。各级各部门在编制实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时,要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政府组织全面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形成中期评估报告,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规划编制单位要对专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规划评估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强化规划权威性、严肃性,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规划。经评估确需对发展规划进行调整修订时,按程序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政府向人大报告和与政协的沟通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公众参与形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广泛凝聚共识,积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推动发展,凝心聚力抓好落实,为加快建设海丝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夺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专栏3:“十四五”重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总投资
    (万元)

    主管
    单位

    合计(132个)

    44376985

     

    交通(25个)

    5821025

     

    1

    兴泉铁路惠安段工程

    黄塘镇
    螺阳镇

    120000

    县交通运输局

    2

    福厦客专惠安段工程

    辋川镇
    螺阳镇
    涂寨镇

    190000

    县交通运输局

    3

    沿海高速先行段(惠安段)工程

    辋川镇
    东桥镇
    涂寨镇
    东岭镇

    650000

    县交通运输局

    4

    沈海高速公路紫山互通口及连接线

    紫山镇

    100000

    县交通运输局

    5

    净岞线及镇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净峰镇
    小岞镇

    22563

    县城建集团

    6

    惠兴街西拓(龙湫路)项目

    螺城镇
    紫山镇

    154000

    县城管局

    7

    公交公司城北交通枢纽站项目

    螺城镇

    6855

    县交通运输局

    8

    创业路工程

    紫山镇
    黄塘镇

    125648

    县交发集团

    9

    产业路一期工程

    黄塘镇

    25920

    县交发集团

    10

    X310道路拓宽工程

    辋川镇

    40000

    县交通运输局

    11

    惠东快速通道东拓工程

    东岭镇
    净峰镇
    小岞镇

    204790

    县交通运输局

    12

    国道324线改造提升工程

    辋川镇
    螺城镇
    螺阳镇

    273649

    县交通运输局

    13

    国道228线辋川至赤湖白改黑工程

    山霞镇
    辋川镇
    东桥镇
    东岭镇

    174000

    县交通运输局

    14

    国道228线赤湖至青山湾提升改造工程

    山霞镇

    30000

    县交通运输局

    15

    联三线岩峰至大红埔提升改造工程

    螺阳镇
    涂寨镇

    88000

    县交通运输局

    16

    惠城大道工程

    涂寨镇

    螺阳镇

    125000

    县交通运输局

    17

    青兰山油库应急消防通道

    净峰镇

    32200

    县交通运输局

    18

    刺桐北拓工程

    黄塘镇
    紫山镇

    130000

    县交通运输局

    19

    安阳大道

    螺阳镇

    黄塘镇

    涂寨镇

    山霞镇

    115000

    县交通运输局

    20

    泉惠石化工业区公用码头工程

    泉惠石化工业区

    54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21

    湄洲湾航道四期工程--南岸航道工程

    泉惠石化工业区

    294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22

    泉州大港湾机场

    东岭镇

    3000000

    县发改局

    23

    辋川涵内至坪埔道路工程

    辋川镇

    10000

    县交通运输局

    24

    紫山互通口至笔架山旅游公路

    紫山镇

    20000

    县交通运输局

    25

    兴泉铁路黄塘枢纽站综合配套开发项目

    黄塘镇

    100000

    县交通运输局

    能源(5)

    757273

     

    26

    惠安2×660MW热电联产项目(B区)

    泉惠石化工业区

    628509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27

    泉州海山(石化)220kV变电站工程

    泉惠石化工业区

    21764

    县供电公司

    28

    10kV电网新建工程

    全县

    67000

    县供电公司

    29

    10kV电网改造工程

    全县

    20000

    县供电公司

    30

    110kV新扩建工程

    全县

    20000

    县供电公司

    城市建设(12个)

    1326190

     

    1

    惠泉片区改造工程

    螺城镇

    300000

    县住建局

    2

    惠兴街西拓片区改造项目

    螺城镇

    113000

    县城管局

    3

    老旧小区改造及外墙面安全隐患整治工程

    螺城镇

    10000

    县住建局

    4

    大岭头山体公园

    螺城镇

    13171

    县城管局

    5

    林辋溪农业公园

    螺城镇

    8000

    螺城镇政府

    6

    县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东湖公园)

    螺城镇
    螺阳镇

    55065

    县住建局

    7

    城南新区项目

    螺阳镇

    500000

    交发集团

    8

    螺阳镇危旧改造及安置区建设

    螺阳镇

    15000

    螺阳镇政府

    9

    石化轻工小区升级改造项目

    辋川镇

    68000

    县交通运输局

    10

    惠西城市综合体项目

    紫山镇

    150000

    惠西片区指挥部

    11

    惠安县第三水厂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79954

    县城管局

    12

    惠东水库至中化原水输水工程

    东桥镇
    涂寨镇

    14000

    县城管局

    生态文明(7个)

    600175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及崇山等三家污水处理厂(含配套管网)TOT项目

    全县

    137747

    县城管局

    2

    垃圾中转站统一市场化PPP项目

    全县

    15291

    县城管局

    3

    林辋溪清新流域综合整治

    全县

    269800

    县水利局

    4

    蔗潭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全县

    32200

    县水利局

    5

    惠安县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

    全县

    10000

    县水利局

    6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全县

    15137

    县水利局

    7

    生态连绵带项目

    全县

    120000

    县城建集团

    农林水利(5个)

    706233

     

    1

    崇武渔港经济与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

    崇武镇

    450000

    崇武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部

    2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防洪排涝工程

    泉惠石化工业区

    1279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3

    七库连通水资源调配工程

    全县

    31000

    县水利局

    4

    惠安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全县

    43600

    县水利局

    5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包

    全县

    53733

    县城管局

    新型基础设施(3个)

    92200

     

    1

    智慧城市项目

    螺城镇

    49000

    县工信商务局

    2

    5G基站及配套项目

    全县

    30000

    县移动公司

    3

    惠安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

    全县

    13200

    县发改局

    产业(18个)

    24183665

     

    1

    中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三期)回填工程

    泉惠石化工业区

    62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2

    中化泉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三期)

    泉惠石化工业区

    1213083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3

    中化泉州炼化一体化深加工项目(一期)

    泉惠石化工业区

    448296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4

    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南方教育产业园项目

    城南工业园区

    45000

    城南工业园区管委会

    5

    泉州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

    黄塘镇

    65000

    县住建局

    6

    雕艺循环经济产业园

    山霞镇

    200000

    县城联社

    7

    海创智能厂房及配套

    螺阳镇

    10000

    螺阳镇政府

    8

    音锋工业机器人项目

    黄塘镇

    250000

    县发改局

    9

    远洋智创空间项目

    黄塘镇

    250000

    黄塘镇政府

    10

    泉州智能装备综合园项目

    黄塘镇

    100000

    黄塘镇政府

    11

    中化专属园区隔墙工程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500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2

    中化泉州化纤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367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3

    丙烯腈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437912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4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20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5

    芳烃装置扩能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354071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6

    聚醚多元醇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133316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7

    金旸PA6二期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133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8

    新能源材料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13624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高新技术(11个)

    4114000

     

    1

    香江SEBS热塑性弹性体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10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2

    迅鼎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133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3

    信和新材料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78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4

    城南中心工业园区高端芯片项目

    城南工业园区

    110000

    城南工业园区管委会

    5

    城南人工智能产业园

    城南工业园区

    200000

    城南工业园区管委会

    6

    惠东半导体产业基地

    惠东工业园区

    2580000

    惠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7

    惠东新材料专区及产业链项目

    惠东工业园区

    500000

    惠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8

    南王科技项目

    惠东工业园区

    48000

    惠东工业园区管委会

    9

    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

    辋川镇

    250000

    县发改局

    10

    琦峰科技技改项目

    东岭镇

    15000

    东岭镇

    11

    生物医药产业园

    待定

    100000

    县科技局

    服务业(33个)

    5810025

     

    1

    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区项目

    黄塘镇

    100000

    县交通运输局

    2

    泉惠石化工业区仓储物流区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200000

    泉惠石化工业区

    3

    港丰物流项目

    净峰镇

    97623

    净峰镇政府

    4

    螺城镇农副产品物流仓储中心项目(四海物流)

    螺城镇

    10000

    螺城镇政府

    5

    华友商贸物流基地项目

    紫山镇

    20000

    紫山镇政府

    6

    丰树现代电商综合产业园项目

    黄塘镇

    50000

    黄塘镇政府

    7

    海丝农产品冷链产业园项目

    黄塘镇

    500000

    县工信商务局

    8

    GC洞库项目

    净峰镇

    289402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9

    中化洞库项目

    净峰镇

    23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10

    大运国际健康产业园项目

    黄塘镇

    600000

    黄塘镇政府

    11

    花田小镇项目

    黄塘镇

    570000

    黄塘镇政府

    12

    青少年足球训练(惠安)基地

    紫山镇

    200000

    县文旅局

    13

    崇武海洋文化旅游区

    崇武镇

    500000

    县文旅局

    14

    小岞生活艺术岛

    小岞镇

    154500

    小岞镇政府

    15

    惠女湾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

    净峰镇

    50000

    净峰镇政府

    16

    海丝电影小镇

    紫山镇

    480000

    紫山镇政府

    17

    崇山半岛滨海旅游度假区

    崇武镇
    山霞镇

    300000

    县文旅集团

    18

    惠女湾跳岛之旅滨海文创园区

    小岞镇
    净峰镇

    300000

    县文旅集团

    19

    海西研学拓展产业园

    黄塘镇
    紫山镇

    崇武镇
    山霞镇

    350000

    县文旅集团

    20

    惠安科山特色文旅科创聚集区

    螺城镇

    70000

    县文旅集团

    21

    理源美术艺术馆

    螺城镇

    10000

    螺城镇政府

    22

    螺城北关老街夜间经济项目

    螺城镇

    100000

    螺城镇政府

    23

    得安堂医药连锁总部项目

    紫山镇

    10000

    紫山镇政府

    24

    泉州洛阳江流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先行重点建设区康养项目

    黄塘镇

    紫山镇

    100000

    县卫健局

    25

    港边湖四星级酒店项目

    崇武镇

    12000

    崇武镇政府

    26

    霞西商业综合体项目

    崇武镇

    150000

    崇武镇政府

    27

    崇武游艇码头项目

    崇武镇

    15000

    崇武镇政府

    28

    辋川镇城镇市场改造综合体项目

    辋川镇

    35000

    辋川镇政府

    29

    振惠周边家居市场项目

    螺阳镇

    49000

    螺阳镇政府

    30

    中化泉州乙烯综合配套办公区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10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31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规划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5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32

    福建省惠安石油化工产品交易中心项目

    泉惠石化工业区

    75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33

    石化陆地港

    泉惠石化工业区

    100000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

    社会事业(13个)

    966199

     

    1

    惠安县学前教育扩容提升工程

    全县

    39860

    县教育局

    2

    惠安县义务教育扩容提升工程

    全县

    205470

    县教育局

    3

    惠安县职业教育扩容增质工程

    螺城镇

    螺阳镇

    东桥镇

    13520

    县教育局

    4

    惠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

    螺城镇

    螺阳镇

    辋川镇

    东岭镇

    52000

    县卫健局

    5

    惠安县医院分院项目

    紫山镇

    139951

    县卫健局

    6

    泉州华光学院健康养老产业学院及教学实训示范基地项目

    紫山镇

    50000

    紫山镇

    7

    县图书馆、博物馆项目

    紫山镇

    20000

    县文旅局

    8

    县档案馆项目

    紫山镇

    14000

    县档案馆

    9

    福建医科大泉州校区项目

    紫山镇

    180000

    县教育局

    10

    泉州医高专新院项目

    黄塘镇
    紫山镇

    113398

    县教育局

    11

    黄塘佳顺诚毅技术学校项目

    黄塘镇

    35000

    黄塘镇政府

    12

    泉州人工智能学院项目

    山霞镇

    90000

    山霞镇政府

    13

    县行政服务中心项目

    螺阳镇

    13000

    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委各部门,驻惠垂直单位,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监委,县人民法院,

    县人民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惠安县委员会,县工商联。

    惠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74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