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三效】 “河长制+N”为乡村振兴 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 :惠安县河长制办公室 时间:2022-08-31 15:24 浏览量: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惠安县始终绷紧生态红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大力推行河湖长制,以“生态两岸、富美乡村”为目标,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全面建设四条生态廊道,助推乡村振兴。



“河长制+产业融合”打造黄塘溪产业振兴“廊道”

乡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河长制工作必须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联动,扎实有效开展。

黄塘溪流域串联惠安惠西新城,被誉为惠安县的“母亲河”,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在保持溪流原有生态的基础上,采取河道清淤、固岸绿化、闸坝整修等措施,注重水利防洪、供水安全保障作用,先后投资2亿多元,采用“民间资本+政府导向投资”的投融资模式,实施黄塘溪干流1-8期建设、万里生态水系和莲坑溪河道整治。

2022年惠安县持续开展黄塘溪流域整治,投入建设黄塘溪黄塘段安全生态水系、黄塘溪内山、蓝田段,田洋溪河道整治工程,松溪村新溪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并积极推动黄塘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创建。各项水利工作开展如火如荼,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积极服务着惠西片区经济建设大局。

黄塘溪畔葵花休闲农业生态园、花田小镇、聚龙湖、聚龙生态采摘园、“在水一方”、“两高”沿线整治、官溪溪畔等一幅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图景正在渐次展开;县医院分院、县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城市会客厅、亮亮中学等重磅项目相继落地;黄塘镇西南部片区(智创空间)、黄塘溪沿线田园风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蓝图正徐徐铺开,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廊道”不断提升,以生态效益造福于民,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河长制+基础设施”打造林辋溪经济发展“廊道”

河长制工作必须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夯实基础发挥作用。

“林辋溪的水变清啦,溪边的飞鸟多起来了,真的太好了”。林辋溪位于惠安县的中部,为进一步提高河道水生态环境,多年来,惠安县持续开展林辋溪河道综合治理,先后组织实施干流全线清淤,灵头溪、破溪等11.5公里河段的高标准整治以及截污治污、景观慢道等一系列工程。2022年,结合县“两溪”整治专项工作部署,再次强化工作举措,开展河道污染源排查、畜禽散养点专项治理攻坚行动、生活污水未接入市政管网的住宅小区摸排及河道清淤等相关工作。

“绿水露新颜,玉带绕县城,明珠耀科山”。惠安县以打造“美丽湖、幸福湖、财富湖”为目标,推动建设集“生态修复、健身休闲体验、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新门户——林辋溪滞洪区公园。周边规划有发展前景好,带动效能强的惠芯人人工智能智造产业园区,构成“产业环抱,中心开花”的发展格局。

深植于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融合行洪排涝、工程景观、生态游憩、滨水休闲、历史教育,申报科山水利风景区,七一水库、红卫水库、科山古寺、革命纪念碑、百狮园、卢子读书处、莲花塔、惠女广场、治山治水纪念碑星罗棋布。林辋溪清新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河长制亲水口袋公园相继投入建设,“理水、优水、赏水、珍水、兴水”的五水理念进一步得到贯彻,筑巢方能引凤,林辋溪经济发展“廊道”焕发新生机。



“河长制+民俗文化”打造蔗潭溪乡村旅游“廊道”

河长制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成果。

几年来,惠安县大胆突破创新,致力于蔗潭溪流域的乡村旅游廊道整治,充分挖掘流域内海河、田园风光的优势,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及绿色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蔗潭溪流域乡村旅游廊道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综合整治蔗潭溪干流,打造蔗潭溪干流东岭段、山霞溪休闲漫道4.8公里。

把护海宫妈祖文化、海洋文化、荷山华侨文化、前林湖埭头等村红色文化以及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千米曲江渡槽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以东港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为依托,充分挖掘乡村人文景观和生态资源,对流域周边的虎母宫、农民公园、张岳家庙、龙山书院等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与东桥镇乡俗博物馆相映衬,在历史名城崇武镇建设“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延续本土文化,优化公共服务配套,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流域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此外,以打造交通“三线”为契机,将国道228线惠安段提升改造为滨海风景道,推动滨海旅游与产业结合融合发展。两岸1200多亩农田流转经济作物种植基地、许山头村农村水系贯通示范工程,持续深化河道生态蓝线范围内河道保洁绿化美化工作,保障了惠东工业区及涂寨、东岭、山霞等镇沿岸农田村庄的防洪安全和灌溉需要,区域生态景观及品位得到显著提升。蔗潭溪乡村旅游“廊道”日渐形成,清澈的溪水从曲江渡槽桥底下缓缓流过,成为惠东地区乡村一道靓丽的十里水岸。



“河长制+口袋公园”打造河长制休闲娱乐“廊道”

河长制工作必须“见缝插针”,提升影响力。

惠安县根据地形地貌、人土风情的乡村特点,加入了浓郁的水文化元素,美化“盛水的盆”。

采取倡议社会贤达捐款、捆绑各级资金以及县级河长制专项资金等多种投资建设方式,投入近3000万元,在县域溪流两岸建设了县城溪滨公园、螺阳锦东安康公园、黄塘尾园公园、聚龙湖、紫山官溪、东桥珩海农民休闲湿地公园、辋川林辋溪锦阳溪入海口湿地河口、螺城石鼓溪、山霞溪畔等20多个见效快、风格各异的河长制“亲水口袋公园”。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水光潋滟,使得溪畔、渡桥边上的景色更加迷人,让老百姓闲情逸致之时,充分享受到水生态环境带给大家的生态“红利”,增强河长制工作宣传效应,使得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在家门口休闲散步娱乐的去处,潜移默化的将保护生态环境根植于百姓心中,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绝对贫水区”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惠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县、镇、村三级共治的模式下,山水林田湖草得到系统治理,河湖长制工作得以向纵深发展。用“仁心妙手”,实现了水网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