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走马埭沧海桑田,大地沟沟坎坎、高低不平,村民各自筑田而作,条件极其恶劣,尽管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黑土背朝天,拼命劳作,但在这“望天田”种植富有生命力的青晚稻,收成还是不好,甚至颗粒无收。别说能够吃到“红米饭配盐鲫鱼”的日子,只能以薯渣糊充饥度日。
“开荒围田,滩涂变粮仓”!
如今,走马埭万亩良田郁郁葱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农业示范区焕发着新生机!这一切,都离不开惠安县积极破解水问题、做足水文章、释放水活力。
治水有恒 久久为功抓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发展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初期,惠安县森林覆盖率仅有2%,水土流失面积达7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9%。农业、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惠安人民群众过着“糠菜半饱、薯渣充饥”的苦难生活。
水的问题,急需破解。
1954年,省农林水三部门联合组织勘查组,成立林辋溪流域治理指挥部。通过调查和规划设计写有《惠安水土流失与治理意见》一文。是年冬季成立惠安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建立水土保持试验站。
水利治理拉开序幕。
治水有方,需久久为功。为做好林辋溪流域整治工作,惠安县积极开展林辋溪清新流域规划,2021年7月12日获得泉州市水利局审查批复,批复规划总投资28.32亿,按计划分年度实施。同时,按照“轻重缓急、有效提升”的原则着重对林辋溪主要支流进行整治提升。
不仅如此,围绕“绿色发展,生态锦阳”,策划辋川镇锦阳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以适应惠安县小型灌区改造提升工程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灌溉用水提出的要求,策划惠安县小型灌区改造提升工程;以打造“林辋溪幸福河”,推动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为目标,谋划林辋溪流域综合规划…水利建设再启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增发国债项目中,我县列入省中小河流增投项目清单的项目共4个,总投资1.56亿,有望获得增发国债资金1.48亿。
源源不断的幸福水注入走马埭。
护水兴脉 用心用情惠民生。
一次又一次地研判汛情,一夜又一夜地巡查河道,一轮又一轮地接力值守…在林辋溪,有这么一群人,面对台风暴雨,他们迎难而上,逆战出征,共同编织守护河湖安澜的防护网,他们便是林辋溪流域水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我们每天都沿着林辋溪,一路检查水库、塘坝,排查险情、及时整改问题隐患…”在林辋溪、锦阳溪的管护上,惠安县下足功夫,县、镇、村三级联动,5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为走马埭注入“源头活水”提供了坚强保障。
不仅如此,惠安县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渠道改造工程等,优化资源配置,改善项目区耕作条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达到完全灌溉、增产增收目的,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
通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减少灌溉用水损失,不仅改善灌溉面积0.67万亩,年增节水能力48.58万m3,灵活的灌水制度还能优化当地农业种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发展。
“现在台风天农田也不受淹了,农忙时再也不用临时打通水源开挖临时沟渠引水耕种,随时都能用上水,这‘活水’也是‘幸福水’。”走马埭区域农民群众如是说。
护水兴脉,惠安水利人以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切实保障走马埭用水安全、用水充足!
因水而兴 万亩良田焕新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4次深入惠安县走马埭调研农业现代化相关工作,为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及配套水利建设指明方向、明确路径,同时对惠安县农水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县水利人不断紧跟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提升水利建设新思路,不断优化水系,为农业产量提升持续保驾护航。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走马埭,因水而兴,润了良田、美了心田,走马埭一片生机盎然。
走马埭位于惠安县东北部,方圆近10平方公里,分为五个片区,归属3个镇(辋川、螺城、螺阳)13个村,主体位于辋川镇。建有福建省第一块耕地保护区,也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是中国耕地保护的一面旗帜。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走马埭建成“土地高产化、排灌自流化、耕作机械化、品种优良化、经营产业化”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片区已初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目标,周边农户也从片区的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该片区耕地目前已基本连片流转承包给20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近年来园区农产品年总产值达1亿多元。
碧水护绿田,乡间炊烟袅。下一步,惠安县将继续深化该区域水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水质,为新时代下的农业发展需求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用水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